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唯流量”不如高質量

丹青

2022年08月15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制作經營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意見稿對於行業組織及從業主體提出了自律要求,完善節目禁載內容,增加有關片酬管理規定,禁止開展收視率點擊率等方面的虛假宣傳等。

什麼是真正的流量和熱度?前不久,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版《茶館》上演,首開8K高清實時直播,便創下了5000萬人次播放量的紀錄。這部1958年首演的經典作品,如今在網媒力量的加持下,取得了流量和口碑的雙豐收。

優秀作品必然帶來流量,這才是正常的價值和市場邏輯,任何時候都不應本末倒置。互聯網時代,流量成為高頻詞,幾乎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到電影市場的票房數,再到網絡內容的點擊量……相關流量數據不僅是傳播效果的評價尺度,而且成為用戶選擇產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流量即人氣訪問量,它應是一部作品或者一個平台內在價值的外化呈現。其真正價值在於真實、客觀,與人氣、熱度、口碑和影響力等成正比關系。如今,各大公眾號、直播電商、自媒體等大大小小的網絡平台和主體,在共享知識、營銷產品、人際社交、服務生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然,衡量作品和平台的價值和傳播效果,離不開必要的數據測算。

然而在現實中,一些平台、機構和個人,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弄虛作假甚至鋌而走險,制造虛假的流量數據,致使流量偏離正常的價值軌道,走入“流量陷阱”之中。虛假流量引發的弊端有目共睹,沖破價值底線,違背誠信原則,影響的是用戶決策,侵害的是行業生態,殃及的是社會公共利益。由此說,禁止收視率點擊率等虛假宣傳十分有必要。

透視流量造假種種亂象,究其主因,是其價值觀的錯位。流量本無對錯,流量觀卻有是非曲直。制造虛假流量,以流量至上取代內容為王,以利益先行替換價值判斷,是利益驅動下的短視行為。破解流量治理的現實困境,需要多管齊下。

各流量平台和主體,應不斷提高站位,放棄“唯收視率”“唯票房數”“唯點擊率”等的評價標准,回歸“內容為王”“質量為上”,讓流量回歸真實、客觀、理性。對那些為了熱度不惜錢財、為了流量失去底線等不良行為,有關部門要及時引導和糾偏,引導誠信為本、向上向善等價值觀成為行業風尚。

2018年1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率綜合考核大數據系統基本上完工並啟用試運轉,便是從根源上整治收視率作假的重要舉措。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又出重拳,不僅“禁止開展收視率點擊率等方面的虛假宣傳”,並列出警告、通報批評、罰款等具體懲罰措施,再次釋放鮮明的政策信號。

對各個流量平台和主體來講,需認清流量的本質和規律,做到眼明心亮。流量,是流動的關注量,它隻為值得的作品和平台留住與賦能。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粗制濫造可能會收割一時流量,而難以恆久收獲人心,弄虛作假可能會曇花一現,但終究是夢幻泡影。流量之所以能變為“留量”,終須依仗產品或平台自身的真正價值,或思想啟迪,或藝術感召,或共情共享,或貨真價實的服務……

高質量成就大流量,大流量印証高質量。《茶館》《雷雨》《蔡文姬》等這些經典作品,之所以有著經久不衰的口碑,是因為作品優、制作良。開放共享是網絡的特征與標志,越是開放共享,越是影響力劇增,越應把價值導向擺在首位。流量越大,意味著社會責任越大。各網絡平台作為公眾平台,既是流量平台,更是責任之地,理應打造成為價值高地。

假數據終究不是真本領,唯流量不如高質量。互聯網流量的草莽時代已然過去,價值回歸成為現實需求和必然邏輯。無論是平台、機構還是個人,切莫以數據造假造成價值誤判,當找到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明辨之篤行之,讓流量真正成為自身發展的“試金石”和“度量衡”。

(作者:丹青,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