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獨家特稿
分享

【理論觀察】

“大思政課”如何善用之

孫芳

2022年07月15日08: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善用“大思政課”是新時代全面貫徹黨中央精神、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的重要理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目標的重要前提。

善用“大思政課”需要大格局。廣大思政課教師要把講好思政課,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胸懷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積極教育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教育引導青年走出自身成長的“迷局”,走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強局”,迎接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挑戰。既要了解青年學生的所思所想所盼,讓他們放飛自我,自由翱翔在夢想的藍天裡,又要教育引導他們腳踏實地,練就真本領,在廣闊的現實舞台上大有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心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個根本使命,讓思政課建設與現實需要緊密結合、與偉大實踐良性互動、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以億萬人民已經書寫和正在書寫的時代篇章為素材,扎根中國大地,面向生動實踐,講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講好“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

善用“大思政課”需要大情懷。中華民族歷來有胸懷天下、匡時濟世的志向,有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心裡要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涵養愛祖國與觀世界的大情懷。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前所未有的當口,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既關切國家、肩負起建設祖國的使命,又關注世界形勢及其發展變化,成長為有著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人才。當今世界,各國間物質與精神層面的交流與互鑒已是常態,不存在孤立於世而獨榮獨善的國家,思政課教師在引領學生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也要培養其對“他者”、對世界的關愛,涵養“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心態,樹立為人類謀幸福,為世界謀大同的崇高志向。這種“愛國”與“觀世”相統一的大情懷,既彰顯民族精神又糅合人類情懷,是民族文化傳統與時代潮流融合貫通的體現,展現了大國公民應有的自信和胸懷。

善用“大思政課”需要大視野。思政課具有其他課程所沒有的綜合性、多維性、動態性和發展性等特點,這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有宏大的歷史視野。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多年斗爭史、100多年中國共產黨奮斗史、70多年新中國建設史、40多年改革開放探索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些豐富的歷史和事實要成為思政課寶貴的教學資源。思政課教師需要通過生動、具體的事例,深入淺出地講清楚當今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文化邏輯,引導學生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歷史大勢,增強歷史自覺,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思政課教師還要將歷史和時代結合起來傳播中國精神、中國價值,領略中國智慧,引導學生關注現實、走進社會,在實踐中受教育、見世面、長才干,懂得運用馬克思主義撥開眾說紛紜的迷霧,明辨是非美丑,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思想政治工作要實現育人目標,需要貫通人才培養體系,貫徹全過程教育理念,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就需要思政工作和各學科樹立大協同觀念,具備協同聯動、協同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首先是課程協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銜接和貫通是課程的縱向協同,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各學段間的聯系,使課程體系、教學體系有效銜接、循序漸進﹔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協同是課程的橫向協同,專業課程也有著豐富的思想教育資源,發揮著思政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大協同還包括教師的協同、社會力量的協同。這種協同可以形成一種新的、與一個個力量的總和有著本質差別的力量。不同專業與不同學段教師之間的協同聯動,可以豐富課程內容,充分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思政課走進社會課堂,廣泛吸納先進模范人物參與思政課建設,依靠榜樣的力量實現疊加效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構建多元互動的協同平台,以教學資源共享平台、網絡教學合作平台為支撐,發揮新媒體、新技術的賦能創新作用,讓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靚起來。

充分挖掘整合社會育人資源,把思政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構建立德樹人的大課堂。這是時代賦予思政課的責任與使命,也是形成大思政格局題中應有之義。大課堂實現了課堂空間的社會延伸,使傳統課堂突破原有的時空界限,跳出單一視域,不再囿於一位教師、一間教室、一堂課、一本教材,始終與鮮活的社會現實互聯互動,使思政教育閃現靈動的社會氣息。思政課堂由校內拓展到校外,實現線上線下即時聯動,強化了思政課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優化了課程建設,擴大了學校教育的內涵,提升了對社會的映照和回饋能力。大課堂不是泛化思政課堂,是在推進社會資源的課程轉換中,把廣闊的社會生活納入思政育人場域。大課堂還有效增強了思政課的“用戶黏度”,對學生形成具有吸引力的連結,進而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影響。思政課教師要以學生認知世界的方式解釋世界,課前利用新技術新媒體捕捉學生需求和存疑信息,課中以問題邏輯牽引學生實現即時互動,課后利用社會大課堂和自媒體平台構筑黏性信道,展現思政課魅力,滿足學生期待,贏得學生喜愛。

(作者系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代曉靈、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