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成就述評

吳潛濤 趙政鑫 

2022年07月08日13:56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原標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成就述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圍繞加強思政課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統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提供了原則遵循和方向指導。十年來,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取得歷史性成就,開拓了新的發展格局,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重要支撐,在思政課建設史上寫下燦爛的篇章。

  思政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升華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思政課教學理念,就有什麼樣的思政課教學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教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不斷更新升華教學理念,尤其是“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大思政課”等理念的提出及其具體運用,彰顯了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鮮明特征和實踐品格。

  “立德樹人”理念。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更加明確了思政課的性質和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立德”與“樹人”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思政課教學以“立德”為根本,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學以“樹人”為核心,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立德樹人理念是思政課教學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思政課教學的育人導向,體現了思政課教學的性質與任務。

  “課程思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一重要論述,明確課程思政理念及其目標要求。課程思政作為思政課教學理念的新時代突破,強調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各類課程蘊含可供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能夠發揮多方面、多維度的育人功能,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同頻共振。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結合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的具體特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2021年,教育部公布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名單,確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99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699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30個,構建國家、地方、高校多層次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體系。

  “大思政課”理念。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大思政課”的理念孕育於新時代社會實踐的廣闊天地,適應於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的現實需要。“大思政課”之“大”在於思政課的責任擔當大,即培養的是具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在於思政課的內容格局大,是旨在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幫助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鑄魂育人的理論大課和實踐大課﹔在於思政課的課程體系大,既包括橫向貫通、相互銜接的大中小學思政課體系以及融合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課程思政體系,還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發力的長效育人體系。“大思政課”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將思政課的“課堂空間”與社會生活的“實踐空間”更好結合起來,深刻推動思政課教學體系的改革創新。“大思政課”理念提出后,教育部與中央網信辦共同打造“雲上大思政課”,全國各地也開展了具有地域特點的有益探索。許多高校主動作為、積極創新,力求上好四史“大思政課”、抗疫“大思政課”、冬奧“大思政課”等,充分彰顯了“大思政課”的生命力。

  思政課教學方法不斷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方法更偏向“形式”,內容更聚焦“實質”。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必要條件,能夠實現“形式”與“實質”的相融相通。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支撐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思政課教學方法不斷優化,形成了系統化、綜合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體系。

  一方面,信息化技術為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提供強大支撐。在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中,“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共同發力,“實體課堂”與“仿真課堂”有機結合,一系列新穎的技術手段融入思政課堂。隨著我們對思政課教學方法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思政課的呈現方式也愈發多樣,既包括傳統的線下實體課堂,還包括先行錄制的“慕課”、線上直播的“雲課”以及互動體驗式的虛擬仿真課等。2020年,107門思政類課程入選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其中有線上課程14門、線下課程27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1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5門、社會實踐課程43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化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顯著成效。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因材施教的思政課教學方法探索取得重要進展。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有其內在規律,但不同地區、高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具有特殊性和差異性,不同類型的學生對思政課的需求和期待也各有不同,決定了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教學方法“一省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的探索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在全國思政課教學中得到比較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有:問題鏈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小班(組)討論教學法、經典研讀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專題教學法、情景(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影像教學法等。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多樣、多元、多維,對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引導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思政課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的考核方式也在逐步調整和完善,包括課堂作業考核、課程論文考核、課堂展示考核(演講、辯論、情景劇、微電影等)、課堂發言考核、調研報告考核、期末試卷考核在內的考核方式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推動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統一。

  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講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支撐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黨和國家在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上下了大功夫、硬功夫,思政課教師隊伍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廣大思政課教師心系“國之大者”,持續提升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核心素養,用科學真理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教育學生,努力做到“經師”與“人師”的統一,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與感召力。

  配齊思政課教師隊伍,形成12.7萬教師同心講好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大格局。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在數量上實現倍增,總體上達到1:350師生比的要求,基本解決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教師的缺口問題。教育部社科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超過12.7萬人,比2012年增加7.4萬人。十年來,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充實與壯大,深刻反映了我國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以高質量教師隊伍推動思政課教學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地方、學校凝聚力量,圍繞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出台一系列針對性舉措,使得思政課教師隊伍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思政課教師隊伍層次結構更加科學、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在物質保障上,構建反映思政課特殊性並同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特點相匹配的評價體系,設置項目資助計劃,加大對教學名師、中青年教師以及教學團隊的支持,夯實思政課教師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結構優化上,構建老、中、青一體化的“橄欖型”教師隊伍,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引領作用,打造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高原”和“高峰”﹔在素養培育上,完善思政課教師研修培訓體系,豐富思政課教學資源供給,健全思政課示范推廣制度,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

  思政課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在理論宣講、社會培訓等社會服務上發揮重要作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報告(2020)》調研結果顯示,僅2020年,參與調研的302所高校就舉辦了1.7萬多場次的理論宣講活動,聽眾覆蓋數達273萬余人,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許多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授課的過程中“圈粉”無數,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思政課教師的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廣大思政課教師形成高度的榮譽感、責任感和認同感。全黨全社會關心、尊重、支持思政課教師的氛圍愈發濃厚,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在主流媒體上的“出鏡率”更高了、“影響力”更大了。今天,廣大思政課教師堅守專業、站穩講台,更加認同自己的職業身份,對開展思政課教學具有更強的信心、更足的底氣,主動擔負立德樹人的責任與使命,認真嚴守思政課教師的規范與要求。

  思政課教學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教學管理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為思政課教學質量建設提供堅實制度支撐。思政課建設標准更加明晰化、規范化,思政課教學“誰來管”“如何管”“誰來評”“如何評”等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得到進一步明確和解答。

  從組織管理來看,地方黨委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不斷壓實,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的機制不斷健全,思政課教學有了更堅實的組織保障。黨的領導貫徹到思政課建設全過程、各方面,成為思政課教學的優勢所在、底氣所在。思政課教學更好地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發展全局,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被明確為學校思政課建設的第一責任人。相關學校領導既要努力辦好、建好思政課,又要備好、講好思政課,還要聽好、評好思政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准(2021年本)》規定,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4個課時思政課,高校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每學期至少講2個課時思政課,黨委書記、校長及分管思政課建設、教學、科研工作的校領導每學期至少聽1課時思政課。此外,學校各職能部門(如宣傳、教務、科研、財務、團委等)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功能定位,協同支持辦好思政課。

  從教學管理來看,思政課教學管理的標准制定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原則遵循。思政課的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規模等不斷規范化。一方面,思政課學時、學分等硬性指標得到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2020)規定了不同學段思政課的學分學時要求。例如,本科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程為5門共16學分,碩士研究生階段必修課程為1門2學分,博士研究生階段必修課程為1門2學分。統籌設置思政課實踐學分,將實踐教學納入到思政課教學體系當中,學分要求為本科2學分、專科1學分。另一方面,思政課課堂教學規模得到進一步規范,推行、倡導“中班教學”與“小班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容納的學生體量一般控制在100人以內,力爭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從教學評價來看,思政課評價體系不斷發展完善,充分發揮評價激勵的“指揮棒”作用。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自我評價、教學督導評價、同行專家評價、社會大眾評價等在內的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不斷健全,橫跨部、省、校多層級聯動的聽課制度更加完善,一系列鼓勵、激勵思政課教師開展好教學工作的政策舉措相繼出台,思政課教學的評價導向更加鮮明,較好地克服了教學評價的形式主義傾向,為推動思政課教學體系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思政課教學“誰來評”與“如何評”的問題得到解決。

  思政課教學成效顯著提升

  思政課教學成效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關鍵標尺。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各級黨委、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不斷增強,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

  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直觀地表現為學生聽課滿意度的提升。從教學的過程來看,課程、教學、教師“三位一體”,共同影響學生學習的滿意度與獲得感。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大調研的統計結果顯示,思政課課程優良率達83.2%,86.6%的受訪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上思政課,91.8%的受訪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比較喜歡自己的思政課老師,91.3%的受訪學生表示在思政課上很有收獲或比較有收獲。根據《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展報告(2020)》,2020年,北京高校思政課的學生評教情況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評教平均分為93.45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評教平均分為93.68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評教平均分為93.42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評教平均分為93.70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評教平均分為94.62分,《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評教平均分為95.32分。總體上,北京高校思政課的學生評教分數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近3年本科生思政課評教平均分保持在93分左右,研究生思政課評教平均分保持在95分左右,處於優良水平。

  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還體現為學生對思政課的“定性”評價與描述,表現為學生學習的主觀體驗與直接感受。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與能力培養是衡量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標准。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國238所高校的2270名大學生發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引人深思”“生動鮮活”“創新實用”“鞭辟入裡”等是大學生形容與描述思政課常用的關鍵詞。這些描述性的話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積極評價,深層次地顯示出思政課對學生知識體系建構、價值取向形成與綜合素質培育的重要作用。

       (作者分別系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