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圓桌會】加強耕地保護,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代曉靈 

2022年06月22日08:5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集理論之思,匯大家之言。《理論圓桌會》欄目,緊跟理論熱點,關注理論動態。

本期主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同時,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也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哪些措施可以有效保護耕地、提升耕地產出水平?本期理論圓桌會,集納專家和媒體觀點,一起探討。

形成黑土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稀有且肥沃的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如何加強黑土地保護?人民日報刊文指出,黑土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相關規劃、資金、項目間統籌配合,多主體協同、多政策協力、多技術合成。從輪作休耕的推廣,到秸稈覆蓋還田等耕作方式的應用,新方法、新模式助力黑土地地力提升。從《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到黑土地保護法醞釀出台,保護黑土地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意志,制度正在“長出牙齒”。各擔其責、形成合力,才能形成黑土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處理好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重點和難點在耕地,既需要政策拉動、科技支撐,也需要種糧大戶帶動。黑龍江等4省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民是黑土地的耕耘者,有責任保護好黑土地。如今,在東北農村,很多農家院子裡都停放著免耕播種機,保護性耕作已經越來越廣泛。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結合,不僅有助於減輕土壤風蝕水蝕、提升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農業生態和經濟效益。農民是黑土地保護的關鍵主體,推進黑土地保護與發展高效農業、品牌農業的有機結合,讓保護者不吃虧、種糧者能增收,才能調動農民用地養地的積極性,讓黑土地重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的生機。【詳細】

用“長牙齒”硬措施保護耕地

學習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耕地是14億多人賴以吃飯的生命之根,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馳而不息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定決心和戰略定力。

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必須多措並舉出實招。解決“硬制約”,要有“硬舉措”。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重點做好“定線、定位、定責”,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並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對建設用地佔用耕地、流轉土地破壞耕地層、侵佔永久基本農田等行為決不姑息、嚴肅查處、嚴厲問責。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實行耕地保護與財政獎補、信貸政策挂鉤等方式加大耕地建設投入,通過加強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創制、模式構建等推進全鏈條耕地科技創新,通過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骨干灌排工程設施除險加固和配套達標等提升耕地水利條件,真正實現“農田必須是良田”。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確保各省份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產、高標准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產。【詳細】

落實藏糧於地戰略,切實提升耕地產出水平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龐德良撰文指出,落實藏糧於地戰略,切實提升耕地產出水平。一是嚴守耕地數量紅線。耕地的紅線就是保障糧食的大壩,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二是提升耕地質量水平。大力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程,將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由單一營養體系上升為營養體系、污染體系、生態體系為一體的“三土三系”系統性工程。三是擴大有效耕地供給。要實施鹽鹼地土地改造工程,加強鹽鹼地綜合治理,將具備開發成耕地潛力的2億畝“不毛之地”轉變為高標准耕地。四是要樹立大食物觀。要深入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破除耕地的資源束縛。糧食的空間來源要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從向土地要糧食轉而向江河湖海要糧食。【詳細】

田長制——壓實保護責任 提升耕地質量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崔寶敏撰文指出,近年來,全國多地推行建立田長制,以分級聯動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實踐証明,田長制在貫徹落實耕地保護中具有獨特優勢。一是採用大數據技術,有利於精准提高耕地保護能力。各級自然資源規劃和農業農村部門採取永久性基本農田數據庫共享機制,可以適時有效地解決誰保護、誰種植、如何種植的問題。二是整合現有隊伍,將耕地管理與村庄治理相融合。依靠現有的護林員和水資源管理員等隊伍,實現村級耕地的日常巡查,達到田長、湖長、河長等多“長”合一。三是啟用數字網格化系統,主動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彌補人力巡查監測不夠充分的短板。四是創新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基本確立耕地保護工作格局。多措並舉,健全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機制,保持耕地數量總體穩定,合理布局永久基本農田,明顯提升耕地質量和利用水平。【詳細】

開展土地衛片執法,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人民網發表評論指出,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耕地安全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礎,保糧食安全必須保耕地安全。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就是要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現在我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統籌發展與安全。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也關乎14億人生存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各級務必心懷“國之大者”,切實抓在手上。要深刻認識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對於土地保護不能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中。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作為執法監督的重要力量,必須切實履行責任,打消不敢查、不願查的顧慮,敢於監督、敢於亮劍。

自然資源部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開展督查工作、加大監督力度,建立完善“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工作機制。此外,督察和執法也將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解決衛片執法中出現的問題。更加嚴格的監督、更加有力的舉措,必將織牢織密耕地保護網。這也告誡相關地方,在耕地保護上,任何違法違規行為都難以蒙混過關,不能心懷僥幸。【詳細】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人民網)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