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思政課成為熱門課

全林

2021年12月14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思政課成為熱門課

理論與實踐結合是新時代“大思政課”的基本要求和推進方向。“大思政課”之“大”,其理論要義在於實現課本與現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關系到能否將“大思政課”講得有溫度、有力度、有效度。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大思政課”的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促進“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結合,實現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加快開辟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局面。

讓思政課有魅力、有張力、有活力

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大思政課”需要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也需要實踐鍛煉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大思政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鍛煉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在“大思政課”教學中,沒有純粹的、不來源於實踐的理論知識,也沒有缺乏價值引領、不需要理論指導的實踐鍛煉。隻有實現“大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思政課本知識才能講通講透,化為學生的自覺思想和自覺行動。推動“大理論課”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思政課更加富有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展變化較快,思政課教學內容要跟上時代,隻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較好教學效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為“大思政課”提供社會大課堂,學生可以在社會大課堂中深刻體驗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如黨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偉大歷史任務,領導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朽斗爭。鮮活的實踐、生動的現實,波瀾壯闊、橫無際涯,蘊含著理論之源、信念之基、是非之度、情懷之根,是“大思政課”教學的鮮活教材。這些鮮活生動的“思政教材”激發新時代青年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定新時代青年的政治立場和拼搏信心,鼓舞新時代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書寫人生華章。

思政課更加保持張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並不容易。”“大思政課”建設需要從學生關切的問題切入,圍繞著立德樹人的目標,根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以及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治國理政的鮮活實踐發展變化,如通過動態跟進的教學供給,有效回應學生的需求和關切。

思政課更加充滿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在“大思政課”中,國家政治盛世、經濟社會大事、民生幸福要事既是“大思政課”的鮮明要求,也是“大思政課”的突出特點。“大思政課”不是課堂之大,不是理論知識之大。再大規模的課堂,再豐富的理論知識,放到廣袤的天地之間,都不能稱其為大。要把波瀾壯闊的實踐當作思政課堂,讓學生切身感受天地間的浩然正氣,讓他們主動感悟實踐、探尋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規律,讓學生在實踐中悟出的真理、道理、事理在多年后還能保存下來。思政課教師要有扎實的功底,能活用多種方式,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讓學生心服口服、受益終身。這樣才能使思政課成為充滿魅力的“熱門課”甚至“爆棚課”。

打通“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之間的壁壘

近年來,全國各高校積極開辟“大思政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不斷打通“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之間的壁壘,探索出“大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下重要途徑:

一是加強“大思政課”建設的頂層設計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黨政齊抓共管,加強頂層設計是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必然要求。高校黨委書記、校長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第一責任人,需要帶頭走進課堂聽課調研,帶頭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建立健全學校教務部門和教師工作部門牽頭負責,院(系)具體負責,宣傳、人事等相關部門直接參與的工作機制。

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部門要整合全校思政資源,對學校“大思政課”的工作進行整合協調,結合學校特色優勢,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善於採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思政課活起來。

二是借助社會實踐等多樣形式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社會實踐正是在響應這種號召,是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實踐的重要途徑。引導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學生參與實踐、砥礪成長。通過社會實踐,認知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奉獻社會。

學生通過國情調研、社會服務、學習宣講、援邊支教、科研實踐等實踐形式,將所思所學轉化為具體行動。既能多維度了解社會,提升實踐技巧技能,又能解決一些具體而實在的問題。同時,高校應鼓勵和資助實踐成員甚至思政老師到基層進行理論宣講,提倡實踐團隊與基層人民政府工作人員開展座談研討,增強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有效引導青年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通過思政課和實踐課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

三是通過各類科研項目和比賽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研項目、比賽的開展和推進能有目的地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鍛煉的有機結合。要突出科研項目和比賽成果的現實導向、問題導向,又要將項目、比賽推進過程中的做法、經驗提煉成理論知識。如全國挑戰杯、互聯網+大賽、“創青春”大賽、紅旅專項賽等是將“大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統籌起來的重要平台,把家國情懷、公益服務、創新創業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將大大提升科研項目和比賽的質量和效果。

同時,通過豐富科研項目、比賽的思政內容,將“大思政課”理念延伸到項目申報、比賽規劃、活動設計、成果評價等諸多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實現“科研能力提升”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在充分了解科研項目或比賽的特點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從與科研活動和比賽內容緊密相關的知識單元中挖掘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點、挖掘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結合點、挖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點,團隊要善於體現和展示相應的思政元素亮點,促使融合過程“靈活生動,潤物無聲”,這不僅能提升科研項目和比賽的境界高度,還能增強思政教育的實踐意義。

四是構建多維度的“大思政課”建設考核評價體系推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構建多維度的“大思政課”建設考核評價體系,需要設立具體化、可操作的考核指標,包含課程建設規劃、思政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教學成果及應用推廣成效等。提升“大思政課”建設質量和效果,需要加強“大思政課”教學的過程管理,突出“大思政課”建設管理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特征。

(作者:全林,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黨的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