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新時代的中非合作:守望相助 發展共贏

賀文萍

2021年12月02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的中非合作:守望相助 發展共贏

春華秋實,又一個3年過去,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於11月29日至30日圓滿舉行。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世紀罕見之大疫情的背景下,此次中非合作論壇不僅再一次見証了中非合作堅如磐石的決心、情比金堅的友誼,而且還向世界發出了新時代南南合作的最強音。

1.當前中非關系的發展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11月26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非合作》白皮書,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對非政策立場,並展望實現中非關系新發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白皮書指出,當前中非關系的發展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地,改善了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給雙方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與非洲國家休戚與共、長期穩定、全面合作的友好關系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中非關系從早期相互支持民族獨立解放事業、鞏固和發展民族經濟到現當代加強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寬領域、立體式的合作,走過了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70多年歷程。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的成立還使中非關系發展邁入了集體對話的機制化軌道。論壇成立20多年來,每隔3年就在中非之間輪流舉辦的論壇會議已成為中非合作與發展的重要舞台和強有力的推手,推動中非關系不斷取得快速和全方位的發展。特別是論壇期間升級的三次峰會一次次提升中非合作的層級,中非合作的寬度和深度也不斷增強。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立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確立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推動中非關系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

2.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患難之中見真情

中非合作之所以成為國際關系史中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典范,是因為中非友誼歷經了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考驗。這如同一對朋友,同享歡樂時刻容易,但隻有共度時艱才能夠檢驗真情。唯有在艱難時刻的攜手和不離不棄才最能體現出友誼的濃度和深度。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當2008年及2010年中國汶川、玉樹等地先后發生嚴重地震災害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非洲國家踴躍向中方捐款。如僅200萬人口的赤道幾內亞就捐贈了200萬歐元,平均每人1歐元。剛果(布)政府在汶川地震后捐贈100萬美元,在玉樹地震后又捐資200萬美元建設了一所小學。同樣,非洲人民也不會忘記,當非洲國家遭遇飢荒和疫情的沖擊時,是中國火速伸出援手,與非洲兄弟攜手渡過難關。中國先后在40多個受災非洲國家開展糧食、供水、婦幼、教育等民生項目,受益人數有1000多萬人,有力促進了受災國的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

2014年,在幾內亞、利比裡亞、塞拉利昂等國家暴發埃博拉疫情后,中國先后分四批提供了總計達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物資和資金。中國駐疫區國家的醫療隊不僅沒有抽身逃離,而是選擇堅守、與非洲朋友共患難和共同抗擊疫情並最終取得了抗疫勝利。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非在政治聲援、醫療物資援助、抗疫經驗分享以及國際多邊合作等方面都攜手共進,體現出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兄弟之情。2020年6月,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成功舉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同非洲大陸就應對疫情舉行峰會的國家,引領國際對非抗疫合作,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迄今,中國不僅向非洲53國和非盟提供了總計120批檢測試劑、防護服、口罩、隔離眼罩、呼吸機等緊急抗疫物資援助,而且在疫苗提供和生產方面也秉承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的精神,已在埃及啟動疫苗本地化生產,並同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簽署了合作協議。

3.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中非共同發展

2013年中國政府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后,非洲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熱情高漲。擁有豐富資源、巨大市場潛力以及強勁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非洲國家普遍把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視為自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希望通過抓住這一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實現其經濟從前工業化社會到全面工業化的跨越性發展。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就有28個非洲國家以及非洲聯盟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政府間合作備忘錄。截至目前,53個同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中,有52國以及非盟委員會已經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非洲已成為“一帶一路”合作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中非基本實現了“一帶一路”合作的全覆蓋。

從“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要素看,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均收獲了亮眼的成績單。在政策溝通層面,不僅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已成為推動中非合作的重要引擎,而且非盟委員會還與中國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成為中國同區域性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規劃類合作文件。

在設施聯通方面,《新時代的中非合作》白皮書顯示,從2000年至2020年,中國幫助非洲建成的公路鐵路超過13000公裡,建設了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援建了130多個醫療設施、45個體育館、170多所學校,為非洲培訓各領域人才共計16萬余名,打造了非盟會議中心等一系列中非合作的“金字招牌”,受到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廣泛歡迎和支持。中非“一帶一路”建設的旗艦工程,如亞吉鐵路、蒙內鐵路以及剛果共和國國家1號公路等項目不僅為地區的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疫情期間為保証非洲地區的生產鏈和供應鏈暢通發揮了重要支柱性作用。

在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方面,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12年穩居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中非貿易額佔非洲整體外貿總額比重連年上升,2020年超過21%。2021年1-9月,中非經貿合作各項指標呈現全面上升態勢。中非貿易額達到18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2%,達歷史同期最高﹔中國對非全行業直接投資達25.9億美元,同比增長9.9%,增速高出中國整體對外投資3個百分點,已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充分體現出中非互補性經濟結構在后疫情經濟復蘇中的強大韌性、彈性和張力。而在這一過程中,絲路基金、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非洲共同增長基金、非洲進口貿易融資專項基金等多種金融工具為中非各領域項目的推進發揮了保駕護航作用。

在民心相通方面,中非文化、媒體、科技、智庫和青年婦女交流全面深化,為中非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了堅實的民意基礎。“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孔子學院、“魯班工坊”等等,都不斷發展成為中非民心相通的新橋梁。

總之,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作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間的守望相助和發展共贏不僅極大地助力了全球減貧和發展事業,而且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朝著更加開放包容和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中國始終認為,非洲是國際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國博弈的競技場。中非合作的不斷發展不僅持續提升了非洲發展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而且助推非洲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多元、自主和可持續發展。雖然在前進過程中總會伴隨一些破壞中非合作的雜音,但“狗在吠,駝隊依舊前行”。經過幾十年辛勤澆灌,中非合作已經枝繁葉茂,成長為參天大樹,任何力量都無法撼動。

(作者:賀文萍,系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