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開放談)

李大偉

2021年11月30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開放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來,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依托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准“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實現了合作方的互利共贏。這一創新性的合作模式有效推動了合作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通過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促進了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廣大發展中國家與中國要素稟賦高度互補,國內市場空間廣闊,和中國開展經貿合作的空間大。但長期以來,受制於港口、碼頭、能源等基礎設施瓶頸,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各類優質特色產品難以進入全球市場,優質資本、技術等先進生產要素也難以通過直接投資等形式和這些國家的資源、勞動力等要素相結合,形成高質量的產品。“一帶一路”倡議實施8年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有效降低要素和商品跨境自由流動的成本,實現了中國和廣大合作方的互通有無,互利共贏。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口是典型案例之一。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比雷埃夫斯港目前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集裝箱吞吐量從2010年的88萬標准箱增加到2020年的544萬標准箱,進入歐洲前五大港口之列,有力促進了中國和希臘、巴爾干半島各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經貿合作。

  通過推進規則標准“軟聯通”,提升了中國和共建國家之間的合作層次。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國內規則體系各不相同,在檢驗檢疫標准、關稅水平等“邊境上”規則上也存在明顯差別。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網絡,不但需要大量的貨物、服務和要素的跨境流動,還需要形成緊密合作的產業分工體系,因此既要在“邊境上”規則領域降低壁壘,更要求在產業技術標准、知識產權保護等“邊境內”規則方面加強互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8年來,中國和合作方在這兩方面的合作均取得了顯著成績。如在中國和東盟等經濟體的積極推動下,覆蓋全球約30%人口和1/3GDP的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即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屆時,不但中國和東盟等經濟體之間的關稅等貿易壁壘將進一步減輕,而且各成員將實施相同的原產地規則,在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也將遵守一致的理念,對於企業構建跨境生產網絡、開展數字經濟合作的積極作用十分明顯。

  通過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保証了合作收益為共建國家廣大人民群眾所分享。“一帶一路”倡議非常重視通過發展援助等方式,有效改善合作方民生,促進當地就業。一方面,中國積極實施了相當一批的飲用水、教育、醫療、電信等直接為民生服務的項目,得到合作方民眾的高度評價。如2017年8月以來,中國實施了援非“萬村通”項目,至今已為加納、盧旺達、贊比亞等20多個非洲國家的近萬個村庄接入數字電視信號,使其告別了沒有衛星電視的歷史。另一方面,中國積極實施了一批對於東道國改善民生意義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柬埔寨金港高速項目、喀喇昆侖高速公路升級改造項目等。這些項目自身商業回報率不高,但能夠有效改善當地的對外基礎設施聯通狀況,對當地改善民生意義十分重大。

  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當前,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正在給人類社會帶來諸多新挑戰。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迫切要求創新經貿合作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促進自身發展。中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要求發揮好國際循環對國內循環升級的促進作用,加強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銜接。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將以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持續提升合作質量,穩步提升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暢通國際循環,積極提升共建國家民生獲得感,支持各參與方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中國和合作方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