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理論觀察】

高校思政教育的場景營造與運用

王琪

2021年11月25日08:5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筆者認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本標准,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優化頂層設計、調動各類資源、科學設計路徑、追求育人實效,不斷推動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這一背景下,“場景理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引入與運用,凸顯出其理論創新和實踐價值。

“場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技術廣泛普及應用背景下,作為一種傳播方式的“場景”主要是指由信息與技術構建的無形的虛擬情境。依托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等五個技術要素的日益普及完善,人類社會將很快進入場景傳播時代。“場景”理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就是利用信息和技術手段,將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整合創新,使其成為能夠讓青年學生進行多方感觸和體驗的“思政場景”,打破時空的限制,以更方便靈活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切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整合創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現出一種“平面性”,既通過教師的講述、或者書本的記載傳達思想的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單純的受眾,其對獲得的信息需要進行二次加工,將平面的講述轉化為腦海中的“立體場景”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融入。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搭建出來的“思政場景”本身就有“立體”的感官屬性,教師的講授不再是語言而是通過畫面來展示,打破章節的限制、時空的隔閡、言語的平淡,實現對原有內容的再創造,學生也可以在即時的場景中與教師進行雙向的反饋、與同學進行多樣的交流,甚至可以跨過校園的范圍參與社會的討論,從而極大提升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靈活多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有更多的“物理依賴”,需要在一個固定的教室、借用一些教學設備以及課本實現知識的講授和輸出,這種育人環境為拓展教學效果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有關“人”的教育,需要更加人性化的、貼近青年學生特點的方便靈活的表述方式。“思政場景”是由信息和技術構建起來的,其具體表現形式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利用手機等媒體平台就可以進行展現,而且在構建思政場景過程中還可以進行個人化的設計,比如添加背景圖案、環繞音樂、動畫形象等,使得青年學生在一個自己熟悉的、身心愉悅的環境中獲取各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實現心靈的高度契合。

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優化升級。將“場景”運用於思想政治教育能極大提升育人效果。首先,“場景思政”可以容納更多的教育內容,不受一個教師、一本書、一堂課的限制,將不同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行集中提煉和展示,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思政體驗﹔其次,“場景思政”可以對接更多的學生,提高單門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學生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隻要打開手機就可以獲取各種信息,保証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獲取同樣的思政養料,實現各高校思政資源的優化整合,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需求﹔最后,“場景思政”可以提升更優質的教育體驗,通過場景的構建讓學生獲得身心的愉悅,在濃郁的思政氛圍中實現潤物無聲的效果。

高校思政教育的場景營造

“場景”的運用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但是作為一個新的概念一種新生事物,實現思政教育與“場景”的有效融合、搭建高質量的“思政場景”需要多重的努力。

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思政場景設計。思政場景設計的科學合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凸顯思政效果,能在場景的構建中將思政的元素充分融入,體現鮮明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育人的實踐和價值導向﹔二是要貼合學生特點,讓學生容易接受、方便接受、樂於接受,實現文化上的自覺認同,樹立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體現專業特色,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效銜接,以專業烘托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提升專業教學的育人效果,實現學生的“又紅又專”、教師的“教學相長”。

必須要有相對完備的技術保障和硬件支持。思政場景的構建必須要充分調動校內外資源,既要實現高效也要確保安全,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量力而行。場景的構建要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既需要校內資源的調動,比如校園服務器、網站運營、微信服務號推送等,也需要社會資源的一定介入,以更專業的技術力量提升品質,但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技術安全問題,尤其高校作為青年匯聚之地,各種思想意識交匯,更需要把好意識形態關口,加強對相關思政場景內容的審核把關,保障教育內容的思想正確、方向正確、價值取向正確。

必須要有對相關成果的考核和更新體系。對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不斷推進完善的過程,對於“場景思政”的運用也應該保持一種行進的趨勢,不斷通過考核發現不足、補足短板並與時俱進的進行形式和內容的更新。要建立健全“場景思政”的考核體系,將學生的參與人數、參與效果以及校外的輻射范圍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為考核的核心指標,將意識形態安全等要素作為必要指標,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尋找不足、凝聚經驗、全面優化。要著眼於新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思政教育的新要求、技術的新進步不斷提升“場景思政”的整體質量和育人水平,不斷添加新的思政和技術元素,使其不斷迸發思政的活力。

高校思政教育的場景運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思政場景的構建和運用,體現了教育的規律、實現了育人的目標、吸納了技術的優勢,有著極其廣泛的運用空間。

就高校校內來說,“場景思政”可以成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高校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徹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實際上也預示著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乃至學校的所有資源為思政教育服務,著力提升思政質效。“場景思政”以其內容的新穎、形式的靈活、效果的深化能夠極大提升青年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嵌入式”的育人效果,使得學生有更多的心靈體驗和發自內心的思考,真正的讓思政效果入心、入腦、入行。

就整個高校教育來說,“場景思政”為不同高校間的思政資源共享提供了便利和條件。各個學校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和育人特色、專業設定,但是卻有著共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有立德樹人的核心工作。“場景思政”一方面能夠打破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物理距離,匯聚各種資源形成優質的思政文化產品,另一方面又能夠借助互聯網以及微信新媒體平台的傳播優勢,實現不同時間地點的信息和資源共享,最大程度的擴展思政教育效果。

就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場景思政”也搭建了一個社會資源助力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平台。高校承載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廣大青年學子走出校門之后終究要在更為廣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致力於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通過“場景思政”,廣大高校師生的視野由校內延伸到了校外,教學實踐也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有了更直接的對接,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具體而生動,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提升,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更進一步。

(本文受北京聯合大學校級科研項目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加強大學生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路徑和機制研究”(sk110202004)資助)

(作者簡介:王琪,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高級政工師)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