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文化讓城市更美好(思想縱橫)

范恆山

2021年11月22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城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主要動能,既是優質資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文化是決定城市活力、潛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動城市發展必須大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十四五”時期,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文化體現著區域和國際競爭力,對於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厚底蘊,一個經濟發達、社會繁榮的城市必然有著有力的文化支撐。文化發展狀態直接影響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持續充分供給。相對於一般城市,中心城市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城市群中起著引領和帶動作用,文化建設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推動城市文化建設,要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文化進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傳承城市傳統風貌和文化多樣性,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打造鮮明文化特色。注重吸收傳統建筑的養分,保存名城傳統風貌和個性,在城市建設中融入厚重的城市文化積澱,體現獨特的風格和品位,展示優美的城市形象。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和精神氣質﹔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水准、文明素養和思想覺悟,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摒棄低俗、注重內涵,不斷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對於中心城市來說,尤其要把握好城市韻味,開展各種市民喜聞樂見、賞心悅目的文化活動,多角度、全方位傳遞正確價值導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斷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大幅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把創新作為新時代城市文化建設的強大動力,強化文化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綜合運用各類產業形態、多元化載體、多種表現形式,把文化融入自主創新的大體系、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和廣大市民的生產生活。以原創增強實力、以新穎形成關注、以融合拓展市場,以創新、創意促進先進文化在多樣場景中動態呈現、深入人心,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豐富數字化生活場景和體驗,讓人民群眾的數字文化生活更多彩、更美好。充分運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果,以建設智慧城市為契機,全方位發展數字文化,為人民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生活。大力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專門場所的數字化改造與建設,發展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直播等業態,實現重點突破和典型帶動。將數字文化建設融入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之中,形成全方位、全景式的數字文化格局。

注重精細化建設和管理,在細節中體現城市文化特色和韻味。城市文化建設的品位、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細節中。可以運用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跡等平台和載體,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也可以把城市文化建設與整個城市的硬件建設、品質提升和格局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將適宜的文化元素以適宜的多樣化形態嵌入城市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條街道、每一處場景,使文化在融入融合中得到傳承與弘揚。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2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