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專題深思)

許曉東  智耀徵

2021年10月2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規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形成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則。我們黨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隊伍,根本原因就在於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堅持黨管人才,必須發揮黨委(黨組)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統一領導,切實履行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職責,謀劃大局,把握方向,解決問題,整合力量,保証黨的人才工作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改進黨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凝聚人才作用,進一步完善人才結構體系。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術前沿問題,培養和引進基礎學科、應用學科、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和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形成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隊。

統籌學校教育和職后培訓。培養人才是事關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團隊,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經過長期發展,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提升,這是我國源源不斷培養各類人才的堅實基礎。我國各級各類教育要深入把握教育規律,堅持立德樹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我們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完善職后培訓。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應在新入職人員的培養上下功夫,依托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平台,引導青年科技人員以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前沿問題為導向,突出戰略研究,注重前瞻研究,強化聯合研究﹔對具有發展潛力和處於職業關鍵期的青年科技人員,可推薦到國外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大型企業進行訪學交流。科研管理部門要著力做好統籌工作,鼓勵青年科技人員參與重大攻關項目,以任務為驅動,組建多學科研究團隊,不斷增強其研究能力、合作意識與管理能力。

優化人才發展機制和環境。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離不開機制保障和良好環境支撐。相關職能部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整合科技資源,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組建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加強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平台建設,為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創新平台,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注重發揮戰略科學家、智庫和專業研究機構作用,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健全科技人才投入保障機制,發揮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建立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加大重點學科領域人才項目投入。建立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機制,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為人才鬆綁,支持科研人員開展自由探索研究,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要能夠在全球范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這就需要將人才發現考察、引進審核和風險評估工作前移,變被動引才為主動招才。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建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促進科技開放合作,構筑集聚全球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專業人才來華工作、科研、交流政策,在薪酬福利、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為全球優秀人才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環境。

完善人才評價體系。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對於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和潛力有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解決人才評價機制存在的分類評價不足、評價標准單一、評價手段趨同、評價社會化程度不高、用人主體自主權落實不夠等問題,不斷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並實施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要尊重各學科領域科研規律,根據研究類型制定相應的分類評價標准體系,避免一刀切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傾向。比如,基礎研究的評價標准應突出原創導向,關注研究成果的科學水平和學術貢獻,以同行評議為主,評價重點從研究成果數量轉向研究成果質量和原創價值﹔應用研究成果以行業用戶和社會評價為主。進一步深化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打破論資排輩現象,完善學術共同體和同行評議制度,將評議主體責任制貫穿於評價體系設計中,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原創性、突破性、引領性成果進行科研創新。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6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