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人民觀察)

龔維斌

2021年10月22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要貫徹落實“十四五”時期數字社會建設重點任務,努力把數字社會建設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人類正在加速邁向數字社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加快數字社會建設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適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運行方式創新,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描繪了未來我國數字社會建設的圖景。

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國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加快,互聯網普及率和用戶規模大幅攀升。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10.07億。手機支付、網上挂號、APP打車、在線學習、網絡訂餐、協同辦公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常態。在這一背景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推動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成為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新科技革命成果不斷融入生產生活,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社會交往方式、社會組織方式和社會運行方式,深刻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不斷創造新的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就業形態,推動我國現代化不斷向縱深發展。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是順應這一趨勢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新發展理念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數字社會建設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要求。隨著大數據在網絡空間不斷生成、存儲、流轉和分享,各類資源要素都被整合進入特定的平台和場域,大幅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數據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不僅綠色環保,而且具有巨大創新功能,有助於加強線上線下聯絡溝通,推動人、物等跨越地域、空間、邊界有效連接,實現萬物互聯,使生產要素的配置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資源的利用更加節約高效。同時,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參與網絡活動,實現全時共在,使生產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促進發展成果共享。

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居民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盼望就業更加靈活充分、住房更加寬敞舒適、環境更加生態宜居、服務更加方便貼心、教育更加公平優質、文體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就醫看病更加便捷有質量、養老服務更加可及有保障、社會更加和諧有序。數字社會建設為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居民借助數字技術,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生活用品、獲得居家服務,在線學習、視頻授課保証大中小學校“停課不停學、不停教”,預約挂號、在線診療為患者日常就醫看病提供了少接觸、無接觸的途徑,等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展現了數字化生活發展的廣闊前景,成為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戰略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為數字中國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近年來,各地開展了各具特色的“互聯網+”建設,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穩步推進智慧醫養、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體、智慧安防等。“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總結經驗、瞄准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對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進行了全面的戰略部署。

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有助於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提升公共服務品質。要圍繞民生保障重點領域,在教育、醫療、養老、撫幼、就業、文體、助殘等方面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推進學校、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加大配套數據信息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推進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共同發展、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在線課堂、互聯網醫院、智慧圖書館等,加強智慧法院建設。

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全面提高運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運行管理服務平台,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在網絡空間探索構建一個與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孿生城市,並以數字技術為基礎推進城市治理智能化。同時,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目前,光纖網絡、4G移動通信網絡已經覆蓋99.9%以上的行政村,農業信息化應用場景日趨豐富,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牧業、林業、漁業等諸多領域,電子商務在農村不斷發展,農村數字化治理程度不斷提高。但是,由於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等存在差異,部分行政村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信號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要在加強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

構筑數字化生活新場景。運用數字技術,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數字化新場景。一是推進購物消費、居家生活、旅游休閑、交通出行等各類場景數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生活。二是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依托社區數字化平台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社區生活服務、社區治理及公共服務。完善城鄉網格化治理,積極探索未來社區建設新模式。三是建設智能小區,發展數字家庭,豐富數字生活體驗。在交通調控管理、環境保護、市容整治、食品安全、治安維穩等諸多方面,深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

努力把數字社會建設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貫徹落實“十四五”時期數字社會建設重點任務,需要精心設計、狠抓落實、扎實推進,科學謀劃數字社會建設行動方案。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把數字社會建設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數字社會建設的目的是利用數字技術造福人民群眾。要從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出發考慮問題,做好調查研究,找准數字社會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提高利用數字技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可及性、便利性、普惠性、時效性,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數字化應用不斷普及,各種APP、小程序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好幫手,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化服務模式逐漸替代傳統服務模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同時,要充分考慮和照顧不同群體特別是老年群體、殘障人士等應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和特點,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幫助廣大群眾共享數字化新生活。

堅持統籌協調。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既要做好需求調研,兼顧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又要做好現狀調研,摸清家底,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防止形成數據煙囪、信息孤島。這需要相關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協調,做好頂層設計,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打破區域壁壘,推進數據應用一體化,避免各搞一套、自成體系。加大對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輻射覆蓋范圍。

堅持共建共享。動員多方面力量參與,挖掘調動多方面資源投入。政府可以發揮土地、稅收、金融等政策優勢,通過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信息服務、進行組織協調、激活閑置資源等方式,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數字社會建設。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互聯網+公共服務”,引導和支持企業向數字社會建設投放資源,創新產品和服務。支持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數字社會發展監管,維護數字社會運行秩序,促進最新數字技術成果轉化,推動數字社會升級改造,提升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質量。

堅持安全可靠。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既要確保技術先進性、可靠性、穩定性,也要維護網絡文化健康、做好個人權益保護、加強社會信用維護、推進網絡空間治理。特別是隨著各類生物識別技術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刷臉”“按指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潛在安全風險更加凸顯。這就要求盡快建立健全數字社會建設的標准體系和法治體系,完善相關立法,加大普法力度,嚴格執法和司法,為數字社會安全有序發展提供保障。

堅持夯實基礎。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豐富智慧化應用場景。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大量數字技術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綜合性管理人才。提升全民數字應用素養,加大數字化應用的教育普及力度,提高人們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更好適應職業結構變遷和生活方式變化新要求。

堅持改革創新。數字社會建設不僅是技術問題、工程問題,還是體制問題、觀念問題,既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運行方式變革,也涉及社會組織方式和利益格局調整。這就要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調整和優化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正確處理城鄉區域、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關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行政管理流程,創造良好的市場和社會環境﹔正確處理服務與管理、放活與管好的關系,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寓治理於服務之中,在建設中實現治理,在善治中提升服務質量﹔破除利益藩籬,既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數字社會建設,又防止形成壟斷和利益失衡,賦能各類社會組織,平衡不同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之間的利益﹔既加強統一規劃、統籌推進,又鼓勵和支持地方大膽實踐探索,把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效結合起來。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育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2日 09 版)

(責編:鄭翅(實習生)、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