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

張才明

2021年05月08日08:0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

加快數字化發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十四五”規劃的兩個重大戰略。抓住數字經濟新優勢,促進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度融合,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隨著我國農村農業信息化尤其是農村電商的深入發展,農村農業成為大數據資源生產和應用的主戰場,大數據應用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

促進農村產業興旺發達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大數據能夠有效促使農村產業發展。借助互聯網平台,運用大數據技術,融合電子商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農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增加農民收益,進而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加強大數據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深度融合,讓農業生產經營數據“上雲”,並通過算法技術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引導農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大數據在農業市場預測、農業種植、農產品上行和農資產品下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大推動了我國智慧農業的建設和形成。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業產業鏈全鏈條分析,實現農產品價格預測預警,從而解決部分農產品盲目生產或供應波動問題。大數據廣泛應用於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業,利用物聯網、遙感、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信息採集車、傳感器等設備進行農業種植等生產大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等,根據分析結果對農業智慧生產進行標准化的監管、指導和調度等。通過獲取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災虫病害信息,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災虫病害狀況,提出防治辦法和處理意見等,將大大提高對災虫病害的防治。大數據還在農產品加工與流通領域以及農產品上行和農資產品下行的發揮重要作用,其中農產品質量追溯和農村電商包括農村物流就是典型應用場景,尤其是農村電商破解了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中個體分散性與大市場對接性的矛盾。

保障農村生態宜居環境

生態宜居是提高鄉村發展質量的保証。通過建立農業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大數據系統,實時監測防洪減災等各類風險等,建立農村居住環境數據庫,有力保障農村生態宜居建設,提高農村生態宜居環境質量。利用大數據對鄉村振興建設效果進行追蹤,並在農業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融入環境保護意識,提高農產品品牌效應同時增強環保意識,達到用大數據驅動農村環境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大數據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收集和分析農民對於居住環境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農民居住環境優化的精准性,讓農民更好地融入現代文明生活,共同享有信息化發展的成果。

促使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農村的發展和普及,大數據的優勢日益凸顯。建立鄉風文明數據庫,這樣不僅能夠對鄉風民俗和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繼承,還能對農村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提供可參照的客觀數據。互聯網時代,應積極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風文明教育課堂,促進現代鄉村文明與現代城市文明融合發展,為產業興旺和生態建設提供內在動力。

優化農村治理體系

信息化時代治理結構發生變化,治理體系不同於過去。大數據在優化我國農村治理體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綜合大數據系統,打破各部門相對孤立的數據壁壘,為協同治理提供基礎數據。依托大數據整合資源,可以實現政府、市場、組織多元參與的轉變。其次,大數據技術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實時的大數據支撐,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由政府決策向數據決策轉變。再次,大數據的定量分析功能對基層治理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量化和評估,同時能夠發現農村問題與農業要素、農村資源和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和潛在因果關系,有助於農村治理的精細化。最后,依托大數據的應用,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系統,建立線上黨支部,建立犯罪預防大數據,實現聯防聯治。依托線上行政職能,讓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與農村治理活動。增強政務黨務公開,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有效調動廣大農民參與農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的熱情。

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大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首先,通過大數據應用,構建涵蓋農產品、土地資源、農產品流通、農業技術、政府服務等農村大數據基礎信息系統﹔不斷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和農產品產銷流通體系的高效化,發揮大數據在“三農”上的助推功能,擴大農民福利。其次,借助大數據在應用方面的作用,拓展農民致富渠道。優化引導農產品網上銷售,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強化農產品溯源體系與征信系統對接,實現農產品生產可記錄、安全可預警、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進一步保障農產品質量。運用大數據解決農產品市場化經營中供需兩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物流成本,建立“農業生產經營信息服務平台”,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幫助農民擴大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