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

王壽林

2021年04月20日08:0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充分証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人民的根本態度和基本觀點。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

  人民觀的百年演進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在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黨的群眾路線,回答了黨的一切工作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等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問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毅然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有系統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把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程度調動起來﹔將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准,把發展的目的定位於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實踐中,我們黨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反映人民群眾意願,集中人民群眾智慧,尊重人民群眾創造,高度重視和自覺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既關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注重人民精神境界的提升。

  進入新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再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全面發展意味著要滿足的不是人的部分需要,而是人的各種需要﹔協調發展意味著要滿足的不是少數人的需要,而是每個人的需要﹔可持續發展意味著要滿足的不是一代人的需要,而是世代人的需要。為此,我們黨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科學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站在人民立場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強調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在實踐中,我們黨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在革命、建設、改革百年歷程中,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群眾作為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匯集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之中,使人民觀的內涵不斷豐富、意蘊日益深化。

  人民觀的豐富內涵

  人民觀是對人民群眾的根本態度和基本觀點,是一個政黨性質和宗旨的重要體現。在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的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觀不斷傳承發展,並形成了一以貫之、特色鮮明的豐富內涵。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隻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使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掌握自己的命運。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智慧和創造力,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從根本上說是人民群眾自己的實踐。謀劃發展,最了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群眾﹔推動改革,最主要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治國理政,隻有親身征詢於田野,虛心問計於民間,才能把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堅持人民觀,就是要尊重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創造社會財富的實踐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享受發展成果、實現自身利益的價值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推動事業生機盎然、蒸蒸日上。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觀,就是要遵循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群眾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與發展成果的享有者的統一﹔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提高人民的素質與能力,維護人民的利益與尊嚴,保障人民的權利與自由,關愛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增進人民的幸福與美滿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價值取向,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成為造福人民的過程﹔就是要營造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使一切創造願望都得到尊重、創造活動都得到支持、創造才能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都得到肯定,使每個人充分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夢想成真的機會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成就感﹔就是要強弱項、補短板,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逐步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體現出來,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發展成果由人民檢驗和評判。“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社會發展程度如何,人民群眾感受最真切、判斷最准確。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在現實生活中,對社會發展的評價尺度是多維的,但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和根本利益是評價的最高標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觀,就要由人民來評判各項工作的得失成敗,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反映各項工作的晴雨表,群眾擁護什麼就鼓勵什麼,群眾期盼什麼就做好什麼,群眾反對什麼就糾正什麼,使黨和人民事業始終體現群眾意願,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是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眾的幸福作為第一目標,真正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評價和檢驗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把人民群眾素質的提高、能力的發揮、利益的實現、權利的保障,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公平正義實現程度、各項工作具體成效的根本尺度,讓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世代相傳,始終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永遠做人民的忠實公仆。

  人民觀的價值意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成敗也在人民。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既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在長期執政中獲得最廣泛群眾基礎和最深厚力量源泉的根本原因。

  密切聯系群眾的思想紐帶。一部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英勇奮斗的歷史,就是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歷史。革命戰爭年代,解放區環境非常艱苦,物質生活條件與國民黨統治的上海、南京、西安相比差距很大,但革命聖地延安卻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先后有4萬多人拋棄優越生活條件,不惜冒著殺頭、坐牢的危險,奔赴而來。延安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是因為代表著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而在那個年代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獨具特色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被一如既往地繼承下來,成為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成為我們黨的生命線。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顯著增強。我們隻有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貫徹群眾路線,才能永遠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始終成為贏得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經受風險考驗的力量源泉。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的十八大結束不久,中央政治局就作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體現了從嚴治黨的要求,深得人民群眾擁護。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體人民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首要的就是堅持人民立場和群眾觀點,從政治高度深刻認識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把黨建設成為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鞏固執政地位的根本要求。實踐昭示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在與黃炎培的對話中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黨的領導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一旦脫離群眾,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黨的執政基礎就會動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牢固樹立和忠實履行人民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嚴肅黨內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嚴整黨的作風,嚴懲黨內腐敗,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評判和監督,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向前進。

   (作者:王壽林,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