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學者解讀:如何理解中華文明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林雅華

2021年03月25日16:5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時,談到文化自信問題。他表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筆者認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的今天,進一步厘清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的基礎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在要求﹔同時,這也是深化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成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要前提。

植根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我們會看到:自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以來,我們黨就以持續不斷的努力,推進著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充沛的文化自覺開拓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就在《論新階段·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談到,“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一論斷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明確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五四新文化的開拓者,同時也是中華文明遺產的繼承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言者。1939年,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化用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以闡釋共產黨員的修養,強調要在革命實踐中加強自我修養,樹立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成為自覺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愚公移山》中,則直接借用了中國傳統故事,來表達中國共產黨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人的自由與解放。它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一種對於人類命運的普遍關切。這種光輝的共產主義理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文化思想遙相呼應,更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以貫之的道德理想主義形成了強烈共鳴。正是由於這種文化基因、文化訴求、文化心理上的共通,才使得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的土地上扎下根來,並在革命實踐中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路徑。所以,我們才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中,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歷史觀﹔看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積極有為的價值觀。就此而言,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成為了詮釋中國文化的重要指導思想與方法,使得中國文化古老的道德生命煥發出了現代光輝,並在中國共產黨的實踐中得到了延續、發展與創造性轉化。

開拓創新:百年大黨充沛的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被界定為塑造中國道路的重要因素。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文化傳承、歷史命運對中國道路的決定作用。他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這一論述十分清楚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必須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充分肯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成中的淵源地位。

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並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這表明,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當下,我們黨的文化視野從黨史上溯到了近代史,進一步接續上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這一文化視野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民族性、歷史性與時代性。更為重要的是,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間的關系理解為一個動態、連續、有機的發展與更新過程。一方面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導性地位,另一方面也強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性意義。這充分體現了一個百年大黨充沛的文化自信與博大的文化胸襟,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

接續古今:鑄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輝煌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歷史時刻,對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深刻表明了黨高度的文化自覺。不過,這一次的文化自覺,有別於近代以來面對民族危亡的緊迫選擇,而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礎上,提出的廣闊而深邃的時代命題。

它不僅是對我們黨所開拓的文化道路的延續,同時也是在新的時代語境中,對我們黨扎根傳統、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文化使命與歷史擔當的高揚。其根本宗旨在於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自信,從而在新的歷史階段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實踐,揭示中國道路、中國文化價值對於世界的普遍性意義。與此同時,它還標志著我們黨對自身的文化身份、歷史使命、思想傳統有了越來越清晰的定位——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具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更是一個扎根於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與我們的人民、與我們的傳統血肉相連的政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基因,它奠定並且標識了我們的民族特色、我們的文化認同。如果在中國道路背后沒有一整套中華文化價值體系做支撐,這條“道路”就缺乏中華民族廣泛認同的文化之“道”。如果沒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就無以談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說:“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這一歷史契機,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不斷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恆魅力和時代風採。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展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以進一步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不斷鑄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輝煌。唯有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基礎性的力量,才能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不同層面,進行有效的組織動員與價值整合。也唯有如此,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

(責編:萬鵬、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