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以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程志強

2021年03月2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有助於打造更加安全穩定的供應鏈產業鏈,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的關鍵所在。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自立自強提高科技供給質量,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注入強大動力,實現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當前,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顯著。2020年,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科技創新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比如,科技投入強度偏低,不少產業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卡脖子”問題還比較突出﹔基礎研究仍然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有待提升,創新人才培養和儲備亟須加強。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打造面向未來的發展新優勢。整合創新資源,將有關政府部門、企業界、科技界以及其他社會力量納入創新網絡,加強統籌協調、信息共享和創新合作,形成強大合力。加快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發揮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構建新的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瞄准若干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增強創新底蘊和后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趨勢,打好基礎、儲備長遠,實施基礎研究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培育一批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著力培養科學研究型人才、高技術人才、職業技能型人才,完善多層次人才培育體系,努力造就一批國家急需、規模宏大、水平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挂帥”體制機制。營造有利於自由探索、催生重大科學發現的機制和文化,推動創新創業創造深度融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最大程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潛力。

  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擁有一批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企業,是一個國家保持創新活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一些企業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強高新技術研究,推動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高速列車、特高壓輸變電、大飛機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以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需要著力培育一批創新型國有骨干領軍企業,支持其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鼓勵領軍企業牽頭承擔或與其他科研院所聯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科研項目,支持其牽頭組建重大創新聯合體,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參與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同時,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產業創新的重要發源地,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進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為企業創新搭建技術平台。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創業,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業孵化體系,培育一大批“隱形冠軍”。

  堅持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技創新,需要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一方面,廣泛吸引全球創新人才來華工作創業,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外開放力度,為來華工作創業的海外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另一方面,進一步鼓勵我國科技工作者走向國際科技舞台,積極參與重要國際科技組織工作,支持在我國境內設立國際科技組織,為解決可持續發展等全球重大挑戰貢獻中國智慧。同時,以更加開放姿態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科技開放合作格局,拓展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交流渠道,探索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積極參與和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氣候變化、空間、健康、能源、農業等國際合作,提高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規則制定能力,推動科技共同體建設,促進世界創新發展。

  (作者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副秘書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4日 09 版)

(責編:趙晶、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