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四個基本維度

郭靂、史詩

2021年03月22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四個基本維度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明確信號、指明正確方向。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整准確理解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應當把握以下四個基本維度。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當前,我們黨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國要更好地服務和解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出現的系統性、關鍵性、深層次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了許多難題,辦成了許多大事。從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到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從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到証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面對曾經阻礙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難題,我們黨堅持用法治手段保護投資者權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有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條件深刻變化,進一步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實現既定目標,既要靠改革,也要靠法治,而且改革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為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必須正確處理改革和法治的關系,既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又不能讓法治成為改革的“絆腳石”“絆馬索”。在著眼解決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時,善於運用法律授權、援引法律、修改法律、行政授權、行政委托等方式,凝聚改革共識,完善改革決策,規范改革行為,推動改革進程,固定改革成果,保証改革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全面推進和不斷深化,切實發揮法治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實踐充分証明,法治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這同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黨中央堅持依法防控,各地區各部門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環節全面發力,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實施區域封鎖、病人隔離、交通管控等措施,嚴厲打擊妨害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化解涉疫矛盾糾紛,在制度領域及時補短板、強弱項,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就要統籌考慮國內國際形勢、法治建設進程和人民群眾需要,通過憲法法律確認和鞏固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植根中國的歷史傳統和實踐經驗

  一國的法治發展,與其歷史傳統、現實實踐密切相關,法治道路有著鮮明的繼承性、民族性、本土性、時代性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五千年文化傳統,植根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植根特殊性和復雜性兼具的我國國家治理實踐,是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民法典的制定,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典型例証。民法典汲取了中華民族傳統法治文化的精華,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展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例如,從體例結構上看,我國民法典沒有採取大陸法系國家經典的“三編制”或“五編制”體系,而是由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七編組成。人格權制度、侵權責任獨立成編、合同中心主義的確立等,都是我國民法典的體系創新。從內容上看,民法典總則編中的緊急救助的免責、人格權編中的法定緊急救助義務、侵權編中的自願救助義務、婚姻家庭編中的友愛互助義務,都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我國民法典在世界范圍內首次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基本原則,並規范了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確立了從事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科研活動的底線規則等,有針對性地回應了環境保護、技術進步等客觀實踐帶來的時代問題。

  在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隨著市場經濟成熟度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未來中國大地上的市場活動、社會生活將繼續孕育出法律規則和制度邏輯。因此,必須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正確解讀中國現實、回答中國問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意味著固步自封,而需要在立足基本國情、堅持基本原則前提下,積極吸收借鑒世界上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同時加以甄別,有選擇地吸收和轉化,不能囫圇吞棗、照搬照抄,決不走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教育在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廣泛借鑒了美國以律師為中心的職業教育模式、德國法官中心主義的案例教學模式、日本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模式等,在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培養了一批法治專業人才。同時也要看到,法治人才的培養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方向。高校作為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為誰教、教什麼、教給誰、怎樣教等問題,著重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教材體系等方面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法治人才培養的具體環節,必須堅持立足教育實際,夯實學科基礎,注重比較鑒別,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加強法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用中國之治的生動實踐,強化青年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認同,培養德法兼修的卓越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必須牢牢抓住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核心要義,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內在邏輯,充分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優勢,進一步夯實中國之治的制度根基,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行穩致遠。

  (作者:郭靂、史詩,分別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黨委書記,團委書記)

(責編:趙晶、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