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讓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推動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實踐啟示

陳潤兒

2021年02月24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奮斗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詳細了解閩寧鎮扶貧攻堅、福建省對口幫扶等情況。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考察了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推動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有力促進了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啟示。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探索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推進一系列重要實踐。1996年,黨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殫精竭慮、傾注心血。閩寧兩省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明確的路徑,聚焦脫貧攻堅,加強長期協作,推動寧夏堅決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探索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走出一條先富帶后富、共同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改革開放,不搞平均主義。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東部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了,不能不管其他地方,要共同富裕。”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下,福建用先行經驗帶動寧夏借力攀登,用發展資源激活寧夏基礎資源,用創新活力釋放寧夏潛在活力,把“馬上就辦”作風、“網格管理”模式、“精細精准”服務等先進經驗植入寧夏大地,鼓勵福建企業到寧夏發展菌草、葡萄酒、冷涼蔬菜等特色產業,群眾增收致富有了源頭活水,形成了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走出一條東部扶西部、共同繁榮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注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注重以東部之長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后發趕超,推動閩寧兩省區互補性、雙向性、聯動性發展。25年來,閩寧兩省區堅持黨委政府、市場企業、社會各界相結合,不斷擴大“融”的領域、豐富“扶”的形式、拓展“合”的平台,通過福建技術+寧夏轉化、福建市場+寧夏產品、福建企業+寧夏資源等形式,推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從單向扶貧解困到經濟合作、產業對接、商貿往來互利共贏,從單一經濟援助到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人文科技多領域全面合作,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已成為東西扶貧協作的典范。

  走出一條“多數”幫“少數”、共同進步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長期聚焦西海固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貧困群眾,調動社會各方資源、集中各方力量開展幫扶,形成了漢族幫少數民族、多地幫寧夏一域、多數人幫少數人的局面。25年來,閩寧兩省區堅持項目、資金、政策向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傾斜,福建30多個縣(市區)、85個鄉鎮、134個村(社區),與寧夏9個貧困縣(區)、105個鄉鎮、129個行政村點對點、一對一開展幫扶,省級財政援寧投入19.56億元、對口幫扶市縣援助資金7.11億元,全部投向貧困地區。

  走出一條外力促內力、共同奮斗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於貧困地區來說,外力幫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為,即使外力幫扶再大,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隻有用好外力、激發內力,才能形成合力。25年來,閩寧兩省區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堅持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相結合,大力宣傳福建人民“敢拼才會贏”的精神,大力弘揚寧夏人民“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大力推廣脫貧致富的典型經驗做法,引導貧困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靠勤勞雙手擺脫貧困、發展致富。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抓住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現實目標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經過實現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實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是現階段的一個重要現實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25年來,閩寧兩省區緊扣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向貧困發起總攻,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實施移民吊庄,挪出“窮窩子”。寧夏西海固地區史稱“苦瘠甲天下”,曾被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1997年,習近平同志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實施“移民吊庄”工程,把生活在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訊不通地區的貧困群眾搬遷到靠水、靠路、靠城、靠市的地方。寧夏在福建的大力支持下,科學規劃安置點,統一建設安居房,配套建設水電路網等設施,統籌抓好產業、就業、社會融入“三件事”,累計搬遷安置移民123萬人,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習近平同志親自命名和推動建設的閩寧村,從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了今天的“金沙灘”。

  大力發展產業,改變“窮日子”。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伊始,習近平同志就鼓勵福建企業到寧夏等中西部地區投資興業,達到“東西合作,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目的。閩寧兩省區注重發揮企業主體帶動作用、政府服務保障作用、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幫助貧困群眾選准產業、選對路子、選好項目,全力做好政策支持、技術供應、品種改良、市場營銷等服務工作,探索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貧困群眾”模式、海原“華潤基礎母牛銀行”等經驗做法,把“小菌菇”“小葡萄”“小菜心”發展成為大產業,實現特色產業助脫貧。

  堅持興學重教,拔掉“窮根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教育精准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閩寧兩省區把教育作為拔窮根、管長遠的民生工程,完善政策保就學,改善條件強基礎,資源共享提素質。發揮福建在教育方面的優勢,深化教育扶貧結對幫扶,在寧夏貧困地區援建希望小學200多所。通過“互聯網+教育”聯合開展教育培訓,保障學生能上學上好學、勞動力學技術能就業,實現了就學培訓一人、成功脫貧一戶、示范帶動一方。

  改善生態環境,摒棄“窮路子”。推動貧困群眾從生態環境脆弱的地方搬出來,既有利於脫貧,也有利於生態改善修復。寧夏的貧困問題與生態問題互為因果,貧困群眾一度靠山吃山,過度開墾、過度砍伐、過度索取,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25年來,寧夏統籌做好貧困“減法”和生態“加法”,綜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整治,大力發展經果林、特色林產業,把昔日的“禿頭山”變成“花果山”、貧困村變成度假村、貧瘠區變成風景區,實現了從與自然相互抗爭向與自然和諧共生轉變。

  完善社會保障,解除“窮絆子”。住房、看病、養老支出大、負擔重,是貧困群眾的“絆腳石”。寧夏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為啃下貧困硬骨頭的重要舉措,連續多年實施危房危窯改造工程,讓170多萬困難群眾住上安全房﹔投資近40億元建設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西海固地區113萬人告別了苦咸水﹔推行貧困人口健康扶貧政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全覆蓋,減輕貧困群眾看病負擔﹔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綜合用好低保、臨時救助、高齡津貼等政策,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問題,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不少一人。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提供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寶貴經驗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實踐歷程,是一個消除貧困、向共同富裕目標邁進的奮斗歷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積累了寶貴經驗。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証,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這一世界性難題,情況之復雜、任務之繁重、壓力之巨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推動建立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以堅強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充分彰顯我們黨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新時代,我們走上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証。

  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在寧夏脫貧攻堅進程中,黨中央給予了大力支持,有關部委和中央企業積極開展定點幫扶,尤其是福建與寧夏真心實意結對、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干幫扶,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統籌協調中央與地方、全局與局部、整體與個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合理調配各種政策、資源、要素、力量,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建共治共享。

  不斷完善政策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起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准識別、精准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福建出台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閩籍企業、科技人才、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寧夏脫貧攻堅事業,寧夏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貧政策措施,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政策體系,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撬動、聚合作用,促進公平與效率相統一,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切實做到精准施策。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不可能“一個方子包治百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為攻克貧困堡壘開出了良方。在推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閩寧兩省區做好精准文章、下足繡花功夫,精准確定扶持對象,精准安排扶貧項目,精准使用扶貧資金,精准制定到戶措施,精准選派幫扶干部,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同地域、不同群體、不同民族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一個樣本套到底,必須貫徹落實精准方略,堅持精准施策,務求見到實效。

  (作者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24日 09 版)

(責編:趙晶、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