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經濟日報專論:深刻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豐富內涵

李 林

2020年11月30日08:51    來源:經濟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豐富內涵,其中所強調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這為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法治體系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提供了引領、夯實了基礎。

一、樹立道路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決定前途。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管總的。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很多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在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明確的信號,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方向,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規定了性質、確定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邏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依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

我們樹立和堅定法治道路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內在要求。我們黨領導人民開辟和拓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促進和保障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強國之路,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以人民為主體、尊重和保障人民權利的幸福之路,是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全面依法治國之路,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圓夢之路。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

二、樹立理論自信,堅定不移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和引領,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我們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我們樹立和堅定法治理論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必然結果。我們黨領導人民創新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和基礎,立足中國國情和法治建設實際,借鑒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體現當代中國法治發展規律,是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法治理論體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自信。

三、樹立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文明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法治體系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總抓手和法治保障。實踐証明,通過憲法法律確認和鞏固國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保証實施,保障了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穩定性。從黨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來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以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更加高效權威的法治體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我們樹立和堅定法治體系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必然延伸。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必須不斷完善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這些子體系環環相扣、彼此聯結、內在統一,共同構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綱舉才能目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構建和制度設計,不僅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方面具有重大創新價值和實踐意義,而且在當代世界法治文明理論和法律制度建設中作出獨樹一幟的中國貢獻,我們對此要充滿信心、堅定自信。

四、樹立文化自信,堅定不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體人民意志和黨的主張相統一、社會主義倫理道德與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相統一、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相統一、法治宣傳教育與培養法治行為習慣相統一的集中體現。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由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法治信仰、法治知識、法治習慣、法律行為、法治文藝、法治宣傳、法治(法學)教育、法治環境、法治氛圍等構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成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了加強和深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我們樹立和堅定法治文化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自信,必須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汲取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吸收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影響。

總的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從屬並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在法學和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向指引、理論支撐、制度保障和文化根基,深刻蘊含和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體系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奮力開啟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毫不動搖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論自信、法治體系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王欲然、任一林)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