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深圳續寫“春天的故事”

范憲偉(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

2020年10月26日10: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深圳續寫“春天的故事”

深圳,是現代中國發展的世界奇跡。從“殺出一條血路”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回顧深圳40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深圳完全具備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基礎和優勢。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深圳要始終激發“闖”的精神、鼓足“創”的勁頭、砥礪“干”的作風,再續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

從特區到先行示范區 深圳的基礎和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講話中,回顧了經濟特區建立以來所取得的五大歷史性跨越,總結了深圳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鄭重宣示深化改革開放、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的堅定決心。

當前,深圳已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了從默默無聞的南海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有基礎、有能力、有條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范區,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

1.特區定位優勢——改革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深圳流淌著改革創新的鮮血,擁有敢闖敢干的基因。特區成立以來,中央要求大膽探索,深圳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以“敢為天下先”的闖勁和韌性,突破各種舊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在各領域的改革發展中,創造了1000多項“第一”和“率先”,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深圳奇跡”。

2.深圳區位優勢——開放

中國的對外開放,深圳一直走在最前面。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始終堅持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形成了充滿活力多元的新型移民城市。“來了就是深圳人”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深圳開放、包容和活力的多元文化特質。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深圳經濟特區的重要經驗就是開放包容。作為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試驗地,深圳改革開放的潛力和活力將繼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移民文化優勢——創新

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發展的永恆動力。作為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創新基因已融入深圳城市發展的血脈。2019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超過1000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4%,佔比多年保持全國第一,接近全球領先的以色列和韓國水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8081件,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總量超過英國、韓國、新加坡﹔新型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40%,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

4.深圳速度優勢——增長

特區成立以來經濟發展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深圳國內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1.96億元增長到2019年26927.09億元,GDP增長13000多倍,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財政收入從1980年不足1億元增加到2019年942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80年0.18億美元躍升至2019年4315億美元,年均增長26.1%,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7年蟬聯全國第一。2019年,深圳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在全國最高,人均地均的產出全國最高,登記商事主體近320萬戶,穩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5.發展活力優勢——年輕

年輕力量是創造深圳奇跡的重要法寶之一。40年來,深圳常住人口從30多萬人猛增到1300多萬人,但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齡隻有33歲,創業者平均年齡約為36歲,連續多年成為“最年輕的一線城市”。青年的涌入成就了深圳,深圳日益活躍的創新創業氛圍、開放包容的社交環境也不斷提升了對青年的吸引力,形成了城市與青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循環。

6.重視黨的領導——彰顯中國特色

黨的領導是深圳奇跡的“關鍵密鑰”,是深圳經濟特區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黨中央舉旗定向、英明領導,是深圳改革開放一路前行的“燈塔”。多年來,深圳堅持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大力推動黨的工作重心向社區轉移,推進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改進了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運行方式,形成了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打造城市基層黨建質量的“深圳品牌”,進一步鞏固黨在深圳各項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

再續“春天的故事” 深圳先行示范區的戰略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先行示范區未來發展方向提出的六點要求,明確了新時代深圳先行示范區的戰略使命,為深圳特區未來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根本遵循。深圳要比全國提前15年打造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樣板”,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深圳力量,給全國率先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形態,率先展現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清晰路徑。

一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主陣地的作為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二是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率先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按照《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的要求,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科技創新環境、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民生服務供給體制以及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等6個方面,圍繞重大制度性障礙,梳理形成若干批綜合授權改革事項,以清單式批量申請授權,努力攻堅一批戰役戰略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探索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在全球坐標系下謀劃開放格局,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加快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爭創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競爭合作的開放先行區,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

四是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率先走出一條高密度開放型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新路子。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探索建立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相銜接機制,積極打造法治城市示范。著眼於超大規模、高密度、開放型城市發展實際和人民需求,強化城市治理的科技支撐,創新城市治理模式,推動數字智能社區建設,努力走出一條高密度開放型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深圳樣板。

五是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民生服務內容體系,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延伸下沉和提質擴容,建設多元的服務供給體系,促進公共服務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推動民生事業從“有”邁向“優”,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六是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領“一國兩制”事業實踐探索。著力破解制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標准對接、資格互認、法規制度互助等方面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人員、貨物、資金、信息、數據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著力打造一體化市場,為“一國兩制”新實踐貢獻深圳力量,豐富“一國兩制”事業新實踐。

(責編:王靜、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