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現場評論·督戰未摘帽貧困縣①)

發展產業土生“金”

王  浩

2020年10月12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52個未摘帽貧困縣是脫貧攻堅任務中“短板中的短板”“硬仗中的硬仗”。“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以來,本報記者深入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採訪報道,關注進展成效,瞄准薄弱環節,反映短板問題。本欄目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評論,講述發展故事、彰顯奮斗精神、凝聚脫貧力量,和讀者一起為未摘帽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鼓勁加油。

——編  者  

連片的中藥材“纏”在山腰,一簇簇食用菌在大棚裡蓄勢生長,山上樹綠果紅、樹下雞鴨覓食……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甘肅隴南千峰競翠,素有“隴上江南”之稱,致力於挖掘“山中寶”,打造“獨一份”“好中優”“特別特”農產品,培育中藥材、食用菌、林果等扶貧產業,帶領群眾翻越貧困大山。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進入脫貧攻堅沖刺階段,產業發展如何更好惠及貧困戶?這是隴南各級黨員干部一直思考的問題。讓農民群眾通過入股入職的方式參與到扶貧產業發展中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打造利益共享機制,匯聚共同富裕的奮斗決心,真正實現農民群眾穩定持續增收。

筆者採訪時,宕昌縣萬畝中藥材標准化種植基地豐收在望,放眼望去滿山青翠,藥香扑鼻,令人心曠神怡。龐家鄉拉路村村民馮想哇算起了一筆賬,“我管護100畝中藥材,合作社有保底分紅和收益分紅,加上工資一年收入幾萬元,脫貧穩穩的。”拉路村流轉了土地,成立了合作社,貧困戶在用扶貧資金入股的同時,也可以到基地務工,既是股東也是員工,既拿薪資也分股金。以合作社把群眾聚攏在一起,干實實在在的事業,分真真切切的紅利,實現了各方共贏。

其實,這樣一地生多“金”的例子還有很多。在禮縣鹽官鎮太平山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蘋果壓彎枝頭,負責人羅五兒喜笑顏開。這些年,羅五兒改種新品種,發展有機種植,蘋果銷售額連年攀升。他說:“我們為貧困戶免費指導技術,讓大家也能種上‘致富果’。合作社每年還能解決上百人的就業。”政府扶持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農戶聚焦種植養殖業,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訂單收購”的產業鏈條中,企業得利,群眾獲益,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格局,讓貧困群眾既能“鼓口袋”又能“穩口袋”。

發展產業是關鍵,讓產業持久穩定增效更重要。為破解產業富農的可持續性難題,隴南抓住了延伸產業鏈這一突破口。推廣標准化種植,“一產”優起來﹔引進加工企業,“二產”強起來﹔發展電商扶貧,打通產品銷路,“三產”暢起來。走進禮縣春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黃芩等藥材在流水線上經過一道道工序,變成飲片、茶品。該企業建立了從種植、加工、銷售到研發的全產業鏈,去年企業為貧困戶分紅542萬元,今年以訂單方式收購中藥材大黃1100噸。扶貧企業發揮好帶動作用,有助於農民群眾走上一條穩步致富的道路。

行走隴南,筆者感受到了緊迫:當地督導產業發展,圍繞合作社規范運營、健全利益鏈條等加快補短板﹔也感受到定力:悉心培育特色產業,助力其成長壯大。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奮戰姿態決定決勝狀態,既要響鼓重槌、攻堅克難,更要下繡花功夫、鞏固脫貧成果。精准脫貧的“針腳”縫得更密實些,步子邁得更踏實些,脫貧攻堅才能更加高質量。

(作者為本報經濟社會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2日 05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