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發展格局中 消費如何發揮基礎性作用

盛朝迅 榮晨

2020年09月28日08:0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發展格局中消費如何發揮基礎性作用

【“十四五”規劃編制·專家建言】

編者按

9月9日至10月8日,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如期舉行。據初步統計,截至9月16日,全國各地已開展各具特色的消費促進活動1400多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各地主要參與企業還將開展1300多場上下游、產供銷、內外貿企業廣泛參與的促消費活動。

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打通消費堵點、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是重要一環。“十四五”期間,如何實現更高水平供需平衡,更好發揮消費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智庫版邀請專家撰文建言。

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經濟循環中,消費是終點也是新起點,是加快釋放內需潛力、增強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動力的主要著力點,也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打通制約經濟增長的消費堵點,加快培育壯大新型消費,以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創新、以供給提升創造消費新增長點,使社會再生產的循環動力持續增強,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更好發揮消費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1、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創新,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供應體系強大。然而,不少傳統和低端領域的產能和供給過剩,供需錯配矛盾突出,投資的邊際效用遞減,必須更加有效地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消費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促進供需銜接、化解社會主要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

從國內看,消費已連續多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馬車,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年超過100%,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0%左右,2018年高達76.2%。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6萬億美元,與美國零售業體量規模大體接近,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突出,這一方面可以給實體經濟強大需求激勵,吸引各種資源和要素集聚,增加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企業進入中國創造更多機會,在拉動經濟增長、虹吸生產要素資源等方面的作用不斷提升。

當前,在我國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消費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這不僅僅是因為在新形勢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需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更重要的是,這是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國際上看,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在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以后都是逐步構建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模式,通過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創新,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2、新型消費釋放新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影響,居家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加速消費和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興起,支撐新型消費逆勢發展,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活力,呈現出網絡化、智能化、社會化等特征。

消費網絡化。隨著移動支付普及率快速提升,網絡零售全方位融入居民生活,網絡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8月,全國網上零售額70326億元,同比增長9.5%,比同期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8.1個百分點,網絡消費的引領作用凸顯。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2019年1—8月的19.4%提升到2020年1—8月的24.6%,吃用類商品消費網絡化步伐加快。消費方式加快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轉變,大型電商平台向線下拓展趨勢明顯,線下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向線上轉型,入駐電商平台或與第三方合作建立網絡銷售平台的步伐加快。

消費智能化。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深度應用,“萬物互聯”的智能經濟時代已開啟,居民消費在查詢、購買、支付等多個環節均呈現智能化趨勢,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等智能消費顯著增長。伴隨人工智能及語音交互快速普及,2019年我國智能音箱市場總出貨量達4589萬台,同比增長109.7%。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駕駛、智慧教育等滲透於居民生活中,將為經濟增長釋放動能。

消費社會化。消費市場轉向社交媒體,消費從個人行為向社群傳播,形成“社交+分享”的購物體驗和消費模式。消費者獲取消費信息的途徑向廣義“朋友圈”拓展,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的口碑和評價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埃森哲中國消費者洞察——新消費新力量》報告顯示,87%的消費者願意和別人分享購物體驗或發表評論,消費者行為更容易受到社交分享的帶動,消費呈現出“購買—分享—再購買”的循環式連鎖反應。消費的圈層化逐步顯現,消費圈層和社交平台同頻共振趨勢明顯。

3、打好“組合拳”,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樂消費”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擴大消費、暢通供需循環的關鍵時期。針對制約我國消費升級和擴大內需的堵點問題,要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消費潛力,更好發揮消費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基礎作用。

提高居民收入,保障“能消費”。主要任務是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漸形成“橄欖型”的收入分配結構。一方面,通過提高就業質量增加居民收入。開展重點群體就業能力提升行動和企業員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多渠道就業創業,提高勞動者適應技術變革的能力﹔另一方面,著力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促進城鄉居民以產權租賃、參股信托等方式參與創業,構建廣大群眾收入來源多元化、風險結構異質化、資產存量組合化的理財平台。此外,通過改革稅收調節制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增強消費能力。

完善社保體系,保障“敢消費”。更加注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群體的精准幫扶,著力提高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鼓勵多方投入,擴大服務供給,筑牢民生底線。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落實社會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制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醫療保障、藥品和先進醫療設備供應保障水平。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動進城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家庭成員平等享有勞動就業、教育培訓、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等服務。

增加優質供給,促進“願消費”。引導企業瞄准更高標准和新型消費需求,優化現有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能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優質化發展,增加消費品市場多樣化有效供給。放寬服務業領域准入限制,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游等服務業優質供給,加快培育智慧旅游、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新型消費擴容提質,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優化消費環境,保障“樂消費”。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健全流通標准和商品服務質量標准,為消費者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順應新型消費發展規律,加快出台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領域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加大消費領域違法違規懲戒力度。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強化線上線下消費者權益保護,構建規范的市場消費環境。

(作者:盛朝迅、榮晨,分別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室主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博士)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