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在賡續相傳中凝聚教育力量

周作宇

2020年09月10日08:0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賡續相傳中凝聚教育力量

【專家點評】

人類的發展總是基於在歷史邊線上的突圍,有局部、有全域,有領跑、有跟隨,甚至有停滯與倒退。而在上升的進路中,學習是根本動力,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力量。善學者加速發展,蒙昧者為蒙昧所困。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唯有勤於學習才能拓展格局,這就需要增強教育的力量。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重審時空坐標。歷史的遺產和未來的構想在當下交會,構成動態變化的時空坐標。這是物理坐標,更是心理和認知坐標。回眸百年歷程,理性和科學無疑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鎖鑰,也是一國國運和國力的重要支點,教育則是理性啟蒙和科學進步的基礎力量。從更宏闊的維度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形成人類精神的匯通點,這需要教育發揮匯集精神、求同存異、守望理想的動員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路猶漫漫,教育力量尚需在新的時空坐標中定位發力。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再造教育文化。教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因教育而傳承發展。由人格到國格,由精神到國魂,乃是“文化化人”的教育過程。國魂和國格是國民集體身份的體現,培育國魂、涵養國格,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傳統中所強調的禮儀之邦的身份、仁者愛人的氣度、厚德載物的品格、勤勞勇敢的意象、守正出新的文脈,皆是教育文化的深厚滋養。將教育文化轉化為教育行動,不僅要在“器”的層面“起舞”,更要在“道”的層面“瞭望”。教育力量的聚合張揚,需要改造上施下效的單一結構,營建尊重、平等、寬鬆的教育氛圍,讓每個人的創造力競相涌現。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倡導教育型社會。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一個大課堂。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學習者角度看,處處有師、人人為師。在建設無時不學、無處不學的學習型社會的同時,還要倡導教育型社會:一方面彰顯環境的教育功能,增強社會泛在的“教師”意識,揭示個人行為的教育影響,營造“為師不可不慎也”的泛教育氛圍﹔另一方面,意在淨化社會學習環境。構建教育型社會,要樹立理想典范、引領話語形態、建設發展能力,構筑有機團結的社會基石。特別是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應強調網絡和媒體的教育責任。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培養大國良師。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提出,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並重申“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的古訓,提出“仁師”的概念。在數字化時代,做經師已不易,做人師則更難。而做仁師,更是須臾不能撂下嚴師的責任。為人師者隻有堅持“規格嚴格”,才能“功夫到家”,從而幫助青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擰緊事業的每一顆螺絲。杜善義院士引導學生緊盯世界前沿技術,服務國家真正需要,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朱有勇院士致力於科技扶貧,堅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比寫在紙上更有價值”﹔許啟金師傅以“釘釘子”的韌勁常年深耕基層,培養高技能人才。傳有言之道,行無言之教,春風化雨浸潤后學,積水成淵滋孕蛟龍,是為良師。教育是觸摸未來的事業,大國良師則如瀚海中的燈塔,在願景中指引未來。

(作者:周作宇,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李曉、張勇、張士英、常河、王斯敏)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