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宋瑞禮

2020年08月27日08:01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搞好宏觀調控工作尤為重要。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我們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向好態勢明顯。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我們要辯証、理性、全面地看待經濟形勢,對當前困難不掉以輕心,堅定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善於把握發展規律,不失時機地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推動我國經濟風雨無阻向前進。

抓主要矛盾是新作為的關鍵所在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增加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機理的復雜性,迫切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必須精准抓住國民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分類施策,對症下藥,適度加力,直擊問題要害,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一是著力抓好逆周期調節擴內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是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必要條件,也是建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挑戰,宏觀調控需要持續調整和完善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組合,全面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運用適當提高赤字率、抗疫特別國債、減稅降費、降准降息和再貸款等政策手段,適時適度加大逆周期政策對沖,助力消費和有效投資回暖,從而推動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為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回升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

二是著力抓好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同為“六穩”和“六保”的首要任務,充分彰顯出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的極端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使市場主體持續面臨市場萎縮和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如果市場主體保不住,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就失去了微觀支撐。這就要求宏觀調控積極主動助力企業紓困發展,在落實好已出台的各項減稅降費讓利政策的基礎上,根據形勢需要研究出台更多讓企業有獲得感的紓困舉措,比如對企業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讓利、引導幫扶企業通過技改和重組等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等,保住市場主體,從而“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三是著力抓好新動能培育增后勁。加速科技創新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之舉,也是維護國內經濟安全的有力武器。因此,宏觀調控要精准發力,把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結合起來,強化人才創新引領,研究出台各種硬招實招,充分調動人才的創新積極性,激發科技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才的創新潛力,爭取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取得突破,在5G應用、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等領域培育一批未來產業。

四是著力抓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挖潛力。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要下大力氣推動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在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推動優勢互補中挖掘出更多內需潛力。因此,宏觀調控應立足區域發展大局,探索謀劃貫通東南沿海經濟帶的政策舉措,縱向串聯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經濟板塊,橫向鏈接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研究探索環渤海經濟圈建設,以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新助力。

五是著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保民生。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宏觀調控要迎難而上,統籌整合資源,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政策傾斜支持力度,確保用於脫貧攻堅戰的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規模隻增不減,確保新增資金、新增項目、新增舉措優先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著力破除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制約。要把精准脫貧與提高居民收入和促進消費結合起來,注重運用產業扶貧手段,構建脫貧長效機制,從而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提高政策效率是新作為的前提保障

提高宏觀調控政策效率是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要途徑。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宏觀調控要統籌推進指標監測、調控方式、調控工具和評估機制等多方面創新,精打細算,確保把政策資源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爭取用更低的政策成本實現預期調控目標。

第一,統籌做好疫情和經濟形勢雙監測。經濟形勢研判精准是搞好宏觀調控的重要前提。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范圍和持續時間是影響當前宏觀經濟走勢的最大變量,這就要求同時做好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疫情雙監測工作。在對經濟增長、總需求、工業生產、就業和物價等主要常規經濟指標監測的基礎上,增加對企業復工率、到崗率和開工率等指標的全方位實時監測,探索構建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經濟指標監測體系,切實提高經濟預測和問題診斷能力。此外,還要強化對健康寶等國內數據監測分析,密切跟蹤國外疫情走勢,為推進分區分級精准調控提供科學支撐。

第二,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經濟周期波動存在很強的內在慣性且宏觀調控政策具有滯后的特點,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的扭曲影響,這就要求宏觀調控操作必須加強跨周期設計和調節。一方面,要根據企業復工復產進度,適時調整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力度、重點和節奏,提高針對性和精准性,增強供需協同性,確保在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另一方面,還要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考慮全球疫情可能帶來的超出預期變化,合理配置政策資源,避免短期內打光所有政策“子彈”,為守住經濟基本盤留足余地和后手。

第三,持續創新和完善抗疫調控政策工具。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宏觀調控不拘泥於常規性的經濟政策框架限制,相繼創新和完善了抗疫特別國債、列支疫情防控專項補助、階段性減稅降費、金融貸款貼息、專項再貸款、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一系列財政貨幣調控政策工具,為前期恢復宏觀經濟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宏觀調控要加快建立特殊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根據現實發展需要繼續創新抗疫調控工具,以精准應對疫情引發的潛在沖擊。

第四,謀劃健全重大政策出台和調整評估機制。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沒有應對類似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宏觀調控經驗可借鑒,這極大增加了搞好宏觀調控的難度。因此,探索建立應對疫情沖擊的重大宏觀調控政策和調整評估機制勢在必行。要統籌利用好疫情發生以來的經濟數據和現實案例,深度研究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內在規律,為決策評估提供科學理論支撐。要以精准為導向,完善宏觀調控決策機制,增強重大政策的調查研究、綜合論証、風險評估的科學性,盡可能提高政策資源的使用效率。

(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