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繼續把經濟特區建設推向前進

張廣寧

2020年08月26日08:52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繼續把經濟特區建設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2020年是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還是充分釋放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效應的關鍵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審視當下,謀劃未來,需要總結興辦經濟特區40年取得的偉大成績,提煉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基本經驗和邏輯軌跡,為新時代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經濟特區建設40年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

率先對外開放,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殺出一條血路。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央決定創辦經濟特區,發揮區位優勢,率先對外開放,為東南沿海乃至全國的經濟增長按下了“快進鍵”。40年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經濟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生產總值之和比40年前增加了近60倍,遠高於全國同期水平。據統計,1980年深圳的GDP是香港的約1/2500,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1980年深圳人均GDP不足100美元,香港則是數千美元,2019年深圳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基本進入發達經濟體水平。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場革命,創辦經濟特區就是這場革命的開路先鋒。正是依托這個開路先鋒,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加快集聚發展,為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城市闖出一條新路。40年前經濟特區基本處在傳統農業社會的“市鎮”或“集鎮”形態,幾乎完全不具備城市所具備的功能和特征。40年后,經濟特區已經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靚麗明珠,全國乃至全球的人才、資本和技術源源不斷地向這裡集聚,在這裡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然后釋放出無窮無盡的潛力、活力和動力。40年間,5個經濟特區的城鎮人口和建成區面積,都增長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之多。從貿易出口到生產制造,從金融服務到科技創新,從創意創業到創新創造,從投資興業熱土到宜居宜業宜游,經濟特區在城市功能和服務供給不斷升級的同時,輻射帶動了東南沿海乃至全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治理能力,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蹚出一條大路。40年來,從經濟體制改革到行政體制改革,從營商環境改善到民生福祉提升,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到建設高水平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在國家探索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每個階段、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經濟特區未曾缺席過任何一次,為“中國之治”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經濟特區銳意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排頭兵、先行者和探路人的作用。

深刻把握經濟特區建設的基本經驗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經濟特區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經濟特區建設的政治保証,它保証了經濟特區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是經濟特區建設的顯著特征和優勢。經濟特區的很多改革都是試驗性的、開拓性的,但同時又不能偏離社會主義方向。要有效做到守正創新和破立權衡,處理好改革、發展、創新、穩定的關系,必須始終堅持黨對特區工作的全面領導。經濟特區在改革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和關鍵時刻,黨中央始終發揮了錨定方向、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為人民謀幸福是創辦和建設經濟特區的目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經濟特區建設的根本立場。興辦經濟特區的初心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經濟特區建設過程中,人民是特區建設的主體,特區發展起來了,成果也由人民共享。經濟特區謀改革、促創新、定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經濟特區能夠發展到今天,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廣大特區建設者們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實踐表明,人民的擁護、支持、參與、認可,是衡量經濟特區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

堅持深化改革是經濟特區越辦越好的動力。通過深化改革推動制度機制創新,使生產關系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經濟特區成功的密碼。40年裡,發端於經濟特區的改革不勝枚舉,如經濟特區早期的市場化改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發揮了巨大的探路和引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開拓,需要經濟特區這樣的先行者披荊斬棘,不斷地試驗、調整和糾錯,逐漸明確前行的路徑,然后把這條道路從一條“羊腸小路”拓展為“康庄大道”。

堅持擴大開放是深化經濟特區建設的方向。經濟特區通過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是發展經濟的內在需要,更是推動體制改革的外在動力。經濟特區是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外部世界對中國改革發展的認識,很多是從經濟特區獲得的。更准確地說,通過引入港澳等境外資本、設備和技術,是經濟特區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我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的第一步。正是有了“第一步”的成功實踐,更加開放的中國才能逐漸成為深度參與並推動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 堅持創新發展是發揮經濟特區優勢的路徑。創新是經濟特區的靈魂,“特”的內涵和優勢就在創新。隨著建設和發展的深入,經濟特區在科技體制、城市建設、民生政策、社會治理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矛盾比其他地方要早。經濟特區充分利用這個“特”字賦予的功能和使命,率先找到問題症結,出台政策措施,創新治理模式,成功的經驗被復制和推廣到全國,成為新時代我國創新發展的開路先鋒。2019年深圳經濟特區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特殊使命,正是經濟特區堅持創新引領發展的延續。

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再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賦予經濟特區新的歷史使命,經濟特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尋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戰略定位。

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做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商品聯通世界市場的橋梁,從跨境的貨物流和要素流看,經過沿海經濟特區,港澳和全球的資本先后進入內地,內地制造的產品再出口到全世界,正是這“一進一出”成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目前各經濟特區特別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再次成為新時代中國全面對接國際規則、“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對接融匯之地。在當前逆全球化回潮的形勢下,經濟特區要把門打得更開一些,同世界各國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往來,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不斷改善營商環境﹔要加強國際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文化相融﹔構建更高水平開放新體制,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高度,做我國全面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

繼續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做深化改革的試驗平台。中國改革開放一個重要路徑是,從經濟特區出發,逐步摸索、實踐、復制、推廣,在此之前並無明確的“計劃書”“路線圖”“任務表”,“摸著石頭過河”是在沒有成熟經驗借鑒條件下的現實選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逐步成型和成熟,我們對改革的方向、目標、任務、路徑和方法,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頂層設計,經濟特區既要落實黨和國家部署的改革、開放、發展任務,也要繼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探索創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實踐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規律,不斷形成新經驗、深化新認識、貢獻新方案。

踐行初心使命,勇當尖兵,做心懷使命感的實干家。實干精神和務實氣質是經濟特區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積澱形成的寶貴品質。新時代經濟特區所承擔的使命,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具體的人身上,各級各部門干部是每個舉措的執行者。經濟特區的干部要堅定舍我其誰的信念、勇當尖兵的決心、敢拼必勝的信心,必須得苦干、真干、實干,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

〔作者系廣東省委黨校(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