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中國制度面對面⑤

治國安邦倚重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何保証公平正義?

2020年08月05日07: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年5月28日,萬眾期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表決通過,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編撰過程歷經幾代人,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7編正文,以及附則,共1260條,涉及每個人從孕育到死亡的所有方面權益,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可以說,民法典的誕生,就像把一顆顆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鏈,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在法治中國征程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人類制度文明的發展方向,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70多年來,從頒布婚姻法到形成2萬多部法律法規,從強調嚴格執法到建設法治政府,從設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署到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普法運動到建設法治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恢宏圖景不斷繪就,法治中國建設伴隨著時代號角闊步前行。

一 法治建設顯成效

法官,在人們印象中大都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手握法槌定分止爭。然而,有那麼一群法官需要時常走出法院大樓,背著國徽去開庭。在高山峽谷、雪原草地、田間地頭、海島漁村,都能看到他們主持正義的身影。這些基層法官身后的國徽,彰顯的是法治的尊嚴和公平,映照的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點滴進步和成效。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首先廢除國民黨舊法統,從零開始建設社會主義新法制。我們有過法制建設的筑基搭台,也有過法治不彰的沉痛教訓,有過法治建設的快速發展,也有過司法改革的艱難破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探索中日臻完善,全面依法治國在實踐中鏗鏘前行。

法律體系已成形。立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第一道工序”,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已有法律27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1.2萬多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基本實現有法可依。

法治政府穩推進。行政機關是執法的重要主體。在我國,大約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幾乎所有行政法規的執法工作,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實施。政府執法的效果,關系到法治能否落到實處。現在,《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設定的目標和任務基本完成,各級政府公正嚴明、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已經樹立起來。

司法改革彰正義。司法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是法律實施的核心環節。70多年來,司法體制與新中國一同進步、日益完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進入快車道,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得到有效保障,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成效明顯,一批冤假錯案沉冤昭雪,陽光司法讓公正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網站公開的文書總量超過9500萬篇,訪問總量超過450億人次。

法治觀念入人心。《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爺》《陽光下的法庭》……這些頗具知名度的法治題材影視作品,是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的時代注腳。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真誠信仰。1986年以來,我國開展全面普及法律知識教育,已連續實施了7個五年普法規劃,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知識得到廣泛普及,各項事業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明顯增強。

新中國的法治大廈,是在法制廢墟和人治積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歷程充滿艱辛,成就影響深遠。7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實現了從“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歷史性飛躍,完成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國家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 法治道路堅定走

在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上,法律在定國安邦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歷史、文化、地域、習俗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世界上形成了不同的法系。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華法系、歐洲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等。當蘇聯、中國等一批社會主義國家成立后,形成了社會主義法系與資本主義法系兩大陣營。

法治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意識形態屬性。與資本主義法治強調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分權制衡等理念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障。由於指導思想、經濟基礎、組織原則、服務對象等方面的差別,社會主義法治與資本主義法治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法治模式。

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還必須與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國情相適應。獨特的法治傳統、獨特的具體國情、獨特的現實問題,決定了我國的法治建設必定要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國情,內外兼收,在實踐中探索開辟的嶄新法治道路。

植根實踐,艱辛探索。“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正確的法治道路書上抄不來,別人送不來,憑空想不來,隻能靠自己走出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很多法治原則和成果,都來源於實踐的創造,是符合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重大制度設計。比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鮮明特色。在我國,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又領導人民遵守、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己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又比如,近年來我國出台電子商務法、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就是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說,這條道路是70多年來法治建設實踐和經驗的集中反映,是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發展在法律領域的具體體現。

我國法治道路從無到有,是從一片荒蕪中走出來的,沒有現成的經驗,借鑒其他國家有益的法治成果十分必要。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司法機關的設置,以及憲法、婚姻法、土地法、刑法等主要法律的制定,都是借鑒蘇聯的做法,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搭建起了法制框架。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活動大大拓展,我們也學習借鑒西方國家經濟和其他領域的法治經驗,豐富和發展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為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法治保障。正是擷他國法治之精粹,才使我國法治建設獲得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啟迪。

樹高千尺,根深沃土。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雖然人治的根子非常深厚,但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如何駕馭人類自身這個重大課題。韓非子的一句名言流傳至今:“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秦朝統一中國后,制定的法律規范已涉及立法、行政、民事等諸多方面,可謂“秦皆有法式”﹔漢唐時期,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尤其是《唐律疏議》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周邊國家效仿的典范。我國古代法制蘊含的寶貴資源,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豐厚滋養。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鮮明特點。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中,我們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充分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保障作用,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同時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形成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道路千萬條,管用第一條。縱觀古今中外,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道路,在法治問題上不存在最優模式,也不存在標准版本,隻有適合自己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唯一正確的法治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三 法治中國進行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500多部,推出司法體制改革舉措100多項……進入新時代,法治建設按下快進鍵,法治中國成為響徹神州大地的嘹亮號角。

朗朗乾坤存正氣,法治中國再出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作出頂層設計,從制度上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明確要求。建設法治中國,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形成完備的“五大體系”,不斷提升法治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憲法為本。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頒布實施的,即“八二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不得超越或違反憲法。在健全保証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上,這次全會強調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使一切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都依法得到撤銷和糾正,對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立法為先。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裡”。現在,我國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下一步著重抓住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這個關鍵,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並舉,努力使我們的法律立得住、行得通。同時,隨著社會實踐的深入拓展,不斷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尤其是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使立法適應國家各方面發展的需求。

實施為公。漢代《說文解字》這樣解釋“法”:“平之如水,從水。”意思是不偏不倚謂之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是人民群眾感知法治建設的一把尺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把公平正義這一價值追求貫穿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規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堅持嚴格執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防止出現“選擇性執法”“傾向性執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耀人民心田。

監督為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馬克思曾說:“法官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的實施部門,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擾,才能依法獨立進行公正裁決。近年來,各地普遍建立的防止干預公正司法的一系列制度規定,為領導干部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違法干預和影響司法活動劃出了“紅線”,使“托關系”“打招呼”等插手具體案件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也必須增強法治觀念,特別是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干部應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杜絕“讓別人守法,自己走后門,搞不正之風”的特權思想,自覺接受監督。

公元前1776年,人類第一部成文法《漢謨拉比法典》銘刻在石柱上這樣的文字:“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3000多年過去了,這部法律的條文已在歷史的演進中失去效力,但其中透射出的一些法治精神至今仍受人敬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承載著億萬人民對公平正義的美好追求,在法治強國之路上不斷譜寫新篇章。

深度閱讀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2月6日。

2.習近平:《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求是》2020年第12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5日 07 版)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