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形勢下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的著力點

姚淑梅 劉栩暢 李馥伊

2020年08月04日08:02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新形勢下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的著力點

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國內條件、所處的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企業面臨的困難凸顯,對外直接投資也遭遇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求“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的要求。可見,做好對外投資相關工作,對我們更好面對外部環境變化、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背景下,我們推動對外投資亦需進一步研判形勢、明確方向、找准重點,使對外投資更好服務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對外投資呈現新特點新趨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經歷了高速發展,正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投資規模看,我國對外投資存量規模已居全球第三位。截至2018年底,我國2.7萬余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共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3萬家,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1.98萬億美元。從投資行業看,資源型行業的發展勢頭趨弱,制造業保持穩定增長並逐漸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金融業的投資主體從早期以銀行為主向銀行、証券、保險多元化投資主體穩定發展,信息科技和媒體、醫療健康、文化、消費零售等新興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成為投資的熱門行業。從投資分布看,我國企業對美洲、歐洲等傳統重點地區的投資出現增速放緩或下滑,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增長迅速。

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呈現出的新特點、新趨勢值得關注。一是投資主體多元化、組團“走出去”成為新趨勢。近年來,國有企業在對外投資中所佔比重下降,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更為活躍。為降低海外投資風險、增加協同效應等,越來越多的企業組團“走出去”,或者組成財團進行海外投資並購。二是企業對外投資的融資渠道更加靈活,境外融資在海外並購中的參與度不斷上升。企業通過設計靈活、復雜的融資方式,整合運用全球金融市場資源。三是企業對外投資更加注重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利用境外金融証券市場等,而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資源、技術、品牌或管理經驗。四是企業更加注重基於自身能力且合規運作,對外投資更趨審慎和理性。企業對外投資正在從單一控股、盲目擴張向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實現互利共贏轉變。

對外投資面臨著新挑戰和新機遇

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復雜變化,困難和挑戰亦前所未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各國均高度重視在新興技術領域中取得、保持或擴大優勢地位,採取多種手段保護本國的優勢技術,部分國家收緊外資安全審查相關政策,將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敏感數據等領域的外商投資納入審查范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面臨的難度和風險加大。

但也要看到,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潛力和機遇仍在。

一方面,積極吸引外資仍是世界各國不可或缺的政策選項,多層次、多領域的資金需求仍遠遠大於供給。特別是我國企業已經在美歐等地進行了大量投資,為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的自然延伸奠定了長遠基礎,深耕發達國家市場仍能夠發掘大量投資機會,在綠地投資、共建研發中心、技術應用市場開拓等方面,以及氣候變化、綠色環保、生命健康等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方面,仍有較大的合作和投資空間。

另一方面,與自身經濟總量相比,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還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間,量質齊升的中國資本在全球的需求前景十分廣闊。共建“一帶一路”,以及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構建高標准自貿區網絡等,將持續優化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環境,能有力促進集群式對外投資和鏈條式發展,助力企業持續釋放對外投資潛力。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創新創業創造、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等,未來,民營企業在對外投資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動對外投資潛力持續釋放。

多方發力支持企業對外投資

總的來看,新形勢下更好推動對外投資,需加強頂層設計,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進行全球價值鏈整合,優化對外投資結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且兼具中國特色的國際合作規制﹔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創新合作方式,提高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以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推動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更好地協同發展、“走出去”與“引進來”相互促進﹔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提升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和生產網絡中的地位。

具體來看,進一步支持企業對外投資,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發力:

一是完善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機制,引導企業對外投資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原則、國際慣例、政府引導”,深入推進對外投資管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強宏觀指導,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優化全球資源配置,更好地服務於國內實體經濟發展﹔完善對外投資全過程管理,創新監管工具,做好事中事后監管,強化海外風險的防控機制,有效規范對外經濟合作參與者的行為和市場秩序﹔優化對外投資綜合服務,加強在發布境外投資信息、建立投資合作機制和推動海外利益保護等方面的協調,全面推進“互聯網+對外投資服務”,自上而下地形成多層面、多平台的支持體系,共同服務企業“走出去”。

二是強化國際合作平台建設,優化企業對外投資環境。對境外經貿合作區進行整體規劃,合理配置資源,降低開發成本,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從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精細化轉變,提升國際產能合作的安全性和水平﹔加強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其他多邊開發機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的力度,推動中外深度合作,進一步推動與發達國家“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實現三方互利共贏﹔加快構建高標准自貿區網絡,通過境外經貿合作區、雙邊投資協議等為企業拓展國際合作打造堅實平台,優化企業對外投資環境,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三是優化國內營商環境,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良性互動。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准入,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增強國內發展環境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發揮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吸引世界先進技術、管理模式和價值鏈網絡落地中國,使更多的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進而增強“走出去”全球配置資源的內生動力和能力。與此同時,鼓勵企業以更大步伐“走出去”,在積極參與傳統國際分工、穩住傳統產業鏈供應鏈的同時,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托,構建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國際循環體系。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良性互動,促進提升我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四是構建“走出去”金融支持體系,為企業對外投資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制定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的稅收、信貸和保險一攬子政策措施﹔對海外投資企業給予資金支持、貸款擔保和貸款風險分擔,幫助企業在海外發展中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和資金安全性﹔加快國內金融體制改革,提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的市場化融資渠道和避險產品﹔等等。

五是引導企業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布局,努力融入東道國本地經濟。引導企業高度重視投資前的准備工作,在立項初期對東道國政治、法律、社會環境等進行系統考察和評估﹔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能合作水平,逐漸向高端制造、服務業乃至全產業鏈和供應鏈延伸﹔積極主動提升本地化水平,建立包容和多元的管理模式﹔尊重當地價值觀,注意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