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

鄔曉燕

2020年08月03日11: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世界大變局、中國大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從容應對大變局、有效推動大發展,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依托科技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給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勉勵“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於攀登科技高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在危機同生並存之際,更需堅定創新自信,以自主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這一方針是我國半個多世紀科技發展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也是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抉擇。中國科技發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科技隊伍在一窮二白、披荊斬棘中創造了“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青蒿素等國際領先科技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引進和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成果的同時,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創造了高性能計算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令世界矚目的科技成就,一步步把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引領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步伐,取得了深海探測、C919大飛機、“天眼”望遠鏡等重大科技成果和深海鑽井平台、港珠澳大橋等國家工程成就。

從科技大國走向科技強國,科技工作者需要堅定強烈的創新自信。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科技積累和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探索,驅動我國科技發展在某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由“跟跑者”“追趕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科技強國時不我待,堅定創新自信矢志不移。

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我國步入創新型國家的開局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日益激烈的中美科技競爭形勢,無論是病毒研究、疫苗研發,還是疫情追蹤、5G技術發展,我國科技工作者展示出了憑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抗擊疫情、迎接全球科技競爭的底氣和硬氣。以創新視角觀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危機恰恰為新技術開辟了應用場景。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造了更多元、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創新是化解危機的“金鑰匙”,是危中見機的“題中之義”,須進一步堅持改革創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機遇,勇擔時代責任,勇攀科技高峰。優化創新生態須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磅礡力量。科技工作者既要繼承和發揚老一代科學家艱苦奮斗、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著力攻克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前沿難題和核心關鍵技術,又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讓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要有這種豪情。面對當前國際國內波譎雲詭的復雜形勢,風險挑戰、荊棘叢生都是可以想見的,如果因為形勢嚴峻而遲滯創新的節奏、放慢創新的步伐,那麼我們勢必會在等待中喪失改變處境的主動權。相反,隻有憑借一股子拼勁兒、韌勁兒,開拓思路、轉變思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創新精神直面困難挑戰,我們“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實現科技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作者:鄔曉燕,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編:王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