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農民日報評論員:新型主體挑大梁

——四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吉林考察關於糧食問題重要講話精神

2020年07月30日09:57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新型主體挑大梁 ——四論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吉林考察關於糧食問題重要講話精神

“在奔向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合作社是市場條件下農民自願的組織形式,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組織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糧食生產時強調,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都特別強調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性,並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一個“重大”,一個“加快”,一個“戰略”,既充分體現了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這一命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從一般經濟規律和我國現實農情出發,對於未來解決“誰來種地”這一歷史命題的深刻把握和重要部署,為確保糧食安全、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指明了路徑。我們要深刻領會其中的內涵和深意,更好地貫徹落實。

言“重大”,這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而關鍵則在主體、在人。沒有人,沒有勞動力,糧食安全談不上,現代農業談不上,一切都談不上。肥沃的土地如果沒人願意種,先進的技術如若沒人掌握得了,那就是捧著金飯碗受窮、守著熱灶台挨餓。反過來,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旦發揮出來了,才能更主動地開展地力維護和土地利用,更好地運用和推廣新技術,為“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開辟新路徑。說到底,人是決定一切發展的根本力量。中國人的飯碗要想端得好、端得牢,必須農民種糧有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說“加快”,這是破解“未來誰來種地”的迫切需要。雖然過去我們用歷史性的糧食“十六連豐”証明了中國人有能力養活自己,但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日趨短缺已經是一個愈加嚴峻的現實。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留在農村務農的人員年齡偏大,“70后不願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兼業化日趨嚴重,“未來誰來種地”的疑慮和討論不絕於耳。因此,如何解決好人的問題,加快培育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已成為影響我國農業產業安全的關鍵所在。

談“戰略”,這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根本支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是現代農業的發展主體、主要農產品的供給主體,同時還是社會化服務主體,是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力量。在我國小農戶仍佔有較大比重並將長期存在的情況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可謂一“體”雙關、關己及人。今年春節前后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地春耕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后來的事實証明,凡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育良好且充分發揮作用的地方,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較小。“大手拉小手,大家一起走”,才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今時今日,曾讓世界為之沸議的“誰來養活中國人”之問,已逐漸在歷史的故紙堆裡淡去。但在新形勢下,如何解決“誰來種地”的挑戰,依然是我們時刻居安思危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當前,必須要著重做好“富”“輔”“扶”這三篇文章,更好地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確保糧食安全。

要立足於“富”,讓農民種糧有勁頭。“誰來種地”的問題,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誰來種糧”的問題。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種糧比較效益較低。必須要實現農民增收和糧食增產同步發展,不能讓種糧的主體在經濟上吃虧。一方面,要加大對專業從事糧食生產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扶持力度,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集群集聚發展﹔另一方面,還要用市場化的手段,不斷提升種糧的生產效率與市場競爭能力,通過打造區域優勢糧食品牌,延伸糧食產業鏈條,加快種糧生產的產業化步驟,實現優糧優品優價。

要著眼於“輔”,讓農民種糧有辦法。眼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發展不斷迭代,“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網紅成為新農人”,新型經營主體要實現“多打糧、打好糧”,必須不斷提升種糧技能、經營水平、文化素養。這就要求政府和社會有關方面必須做好相關的輔助、輔導工作。既要立足於現有的農業農村人力資源,有針對性地做好農民培訓和職業教育,強筋骨、壯體魄、提能力﹔同時,引進各類職業經理人,鼓勵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辦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鳳來、擴隊伍、增后勁。

要兼顧於“扶”,讓農民種糧有底氣。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是典型的正外部性產業,離不開政府的扶持,這樣農民種糧才有底氣。底氣來源於“干事有錢”,要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財政優先支持范疇,並鼓勵各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提供資金支持﹔底氣來源於“后路有保”,要鼓勵地方建立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制度,探索從覆蓋直接物化成本,逐步實現覆蓋完全成本﹔底氣還來源於“干活有幫”,大力促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更廣泛地調動億萬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答好這個課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絕非一池一地之力。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糧食安全問題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始終把糧食安全這個“大於天”的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保護好耕地這個“命根子”,插上科技這雙“金翅膀”,培育好新型經營主體這支“主力軍”,不斷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