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新論:拓展“三新”經濟應用場景

——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②

張  影

2020年07月29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把“三新”轉變為持續的發展新動能,應該著眼於民生,聚焦於利用科技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2019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三新”經濟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相當於GDP比重的16.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的增速為9.3%,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1.5個百分點。“三新”經濟增加值在國內GDP中的佔比已連續三年走高。

當前,中國經濟已從過去簡單的投資拉動向創新和效率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三新”經濟的出現和蓬勃發展,正是這種積極轉變在企業層面的顯現。“三新”經濟新在哪兒?它是數字技術和中國傳統制造業、服務業高度融合的產物,而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更進一步增加了融合的速度和深度。疫情防控期間,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相繼涌現,改變了人們熟悉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從客觀上改進了企業的要素配置方式,提高了運行效率。這樣的變化得益於數字技術的進步,讓更高效地滿足市場需求成為可能,彰顯了中國企業主動求變的勇氣和魄力,回應了市場對高質量發展的呼喚。

中國經濟及其微觀主體的數字化進程,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先進制造業和先進服務業。傳統產品和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這促使企業積極轉向數字技術進行產品和業態創新,並對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和優化。數字技術的發展意味著將物理世界數字化,利用數據可儲存、可傳輸和可運算等優勢,讓企業通過計算的方式來全方位優化要素配置。以科技驅動要素配置,讓企業能夠更精准掌握消費者需求、更高效觸及新的場景,並提升企業內部組織生產和經營的效率。

把“三新”轉變為持續的發展新動能,絕不能隻局限於簡單的商業模式創新,而應該著眼於民生,聚焦於利用科技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同時,商業應用上的拓寬,反過來又能作用於數字技術本身的發展,促進基礎理論和應用場景的研究。從這個角度看,“三新”的發展應該是科技進步與商業應用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過程。商業創新的底層是技術創新,“三新”的發展基礎是我們過去多年來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所以,無論企業還是政府,都應繼續以更大的力度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提升研發效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充足的動力。

也應看到,數字技術驅動讓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社會治理模式不同於任何其他國家,這也就決定了我們應該在政策和監管上留下適當的空間,鼓勵企業和社會積極嘗試,對“試錯”採取包容審慎的態度。

同時,“三新”的發展也賦予了人力資本更加重大的意義和任務,需要培養同時理解管理和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廣泛運用,企業管理人才同時也需要對科技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這無疑對我們的人才培養導向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資本發展與技術發展高度吻合,才能更好推動“三新”經濟蓬勃發展。

(作者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9日 05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