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

——讀《中國制度面對面》

葉海濤

2020年07月22日07:5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

近日,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了。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特別感興趣。這一章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科學內涵、實踐要求等各方面的全面透徹解讀,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科學方法論的系統闡釋,令人印象深刻,讀后深受啟發。

理念與制度相成。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系統工程,既需要以先進科學的理念為指引,又需要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兩者相輔相成。沒有好的理念,制度的成效很難保証﹔沒有好的制度,理念就會馳於空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念,比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等,為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提供了思想指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行了系統完整的設計和部署。對此,《中國制度面對面》作了深入全面的闡述。它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念為指引,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各方面內容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呈現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從這本書可以看出,既提出科學理念,又以此進行系統的制度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方法論的一個重要內容。

治標與治本兼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生態環境問題,不是簡單的治理問題,而是與發展階段、經濟結構、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密切相關。這就決定了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要治標和治本雙管齊下,用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用治本鞏固治標成果。拿環境保護來說,就是要治理環境污染的存量,遏制破壞環境的增量,全過程發力、全鏈條治理,形成標本兼治的合力。《中國制度面對面》從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等方面,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作出了系統論述,這是治標和治本兼顧、短期工作和長遠謀劃結合的生動體現。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又一個科學方法論,就是嫻熟運用唯物辯証法普遍聯系的觀點,既解決生態環境建設的表象問題,又從根本上杜絕問題產生的源頭和渠道。

保護與修復並舉。保護和修復猶如硬幣的兩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兩輪”和“雙翼”,必須兩手齊抓、協同推進。首先要保護,不能邊保護邊破壞。其次是修復,不能邊修復邊傷害。同時,生態是一個大系統,保護和修復不能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是要整體性保護、系統性修復。《中國制度面對面》從山水林田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出發,既強調加大力度進行整體性保護,又強調下足氣力進行系統性修復,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比如,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一直以來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對黃河的治理就要實行保護和修復共同發力的思路和政策,統籌謀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修復,使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從這本書可以看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兩點論、全面的觀點,以整體性保護帶動系統性修復,以系統性修復促進整體性保護。

科學的方法論是人們正確推動社會活動的思想武器,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法寶。《中國制度面對面》是堅持和運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方法論的生動典范,為我們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提供了權威范本。

(作者:葉海濤,系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