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常懷國之大者

田培炎

2020年07月20日14:28    

“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具有很強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指導意義。何謂國之大者?就是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時與勢、人與事、情與理。

常懷國之大者,是領導干部提高政治領悟力、政治鑒別力和戰略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領導干部履職盡責、干事創業、奮進新時代的必備素養。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國家者人民之國家。天下興因憂天下者眾,國家強因思國家者廣。老子說,“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隻有胸懷天下、心憂天下、獻身天下的人才能托付天下、治理好天下。歷史表明,凡成大事者,必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器局狹小者,縱有超凡之才,亦難成其大,正如蘇軾感嘆賈誼之悲,“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今天,我們共產黨人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神聖使命,我們國家正處於從立國、興國邁向強國的重要歷史節點,既具有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堅實基礎、有利條件、難得機遇,又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層出不窮的坎坷難關,諸如此類國之大者,都需要領導干部心系之、細察之、深謀之。

觀大勢順大潮。立於時代潮頭,方能順勢而為、乘勢而進。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是我們登高望遠、審時度勢須臾不可離開的銳利武器。有了觀察世界的“望遠鏡”、“顯微鏡”,才能正確分析形勢,科學預見未來,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表象中看到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才能洞幽察微、胸有定見。否則,即使天天關注天下大事,也看不出什麼門道,就算時時跟蹤國際形勢,也只是霧裡看花、人雲亦雲。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深度關聯。這需要我們著眼於創造有利於民族復興的外部環境,踩准世界變局的時代節拍,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大潮,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搶抓國際話語權、規則制定權、機制創設權,及時識別、主動應對我國將強未強之際不可避免碰到的各種遏制、圍堵、打壓,努力在變局中贏主動、開新局。科技革命是時代進步最直接的動力。以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扑面而來,必將引起世界范圍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使產業形態、交往方式、生活樣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誰抓住了科技革命的先機,誰就能站在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加快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盡快突破“卡脖子”瓶頸,力爭實現彎道超車,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先進技術主導權。

謀大局做大事。善謀大者方能兼其小,不謀全局者難以謀一域。黨的事業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領域各條戰線都要朝著黨確定的奮斗目標凝心聚力、同向發力,一刻也不能忘記大局、偏離方向。應著力提高執行力,善於讓大者落小。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胸中要有定盤星,經常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對表,及時校准偏差,對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不拖延、不打折﹔對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不繞道、不變通﹔對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抓到底、抓到位。特別是要把中央大政方針同本地區本部門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無縫隙銜接、創造性執行、開拓性探索,並及時發現和反映貫徹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注重防止和克服照抄照轉、依樣畫瓢,以問責代替負責、以督導代替指導,推卸責任、當甩手掌櫃的不良傾向。應著力提高政治站位,善於從小中見大。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遠,站在井岡山,不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還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要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堅持局部服從整體、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對全局和長遠有利的,即使吃虧,也應積極去做﹔而那些微觀視之似有利、中觀視之似有理、宏觀視之實有害的,則堅決不做。注重防止和克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看當下不顧長遠、隻重局部忽視全局的“短視症”,注重防止和克服無視各種隱患、沉溺於唱太平曲、熱衷於吟歡樂頌的“麻痺症”,把可能引發系統性全局性風險的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消弭於未萌。

想大眾獻大愛。“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領導干部隻要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真誠為了群眾,就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即使偶有無心之過、探索之失,也會得到群眾的諒解。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信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力量最強、人民的智慧最大,堅信人民是歷史的主人、國家的主人、社會的主人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的時代條件下,擺在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是,如何適應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大力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要善於在多元訴求中把准群眾共識。身處社會成員日益分眾化、小眾化,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發言人的信息化時代,需要我們有一雙識別真偽、辨別是非的慧眼,對不合理的、非理性的訴求,即使人多勢眾、聲音洪亮,也不為所惑﹔對合理的、理性的訴求,即使勢單力薄、分貝不高,也應高度關注,努力找出不同利益群體的最大公約數。要善於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中感知群眾脈動。交通通訊越先進越發達,越要注重同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的直接交流,經常走進群眾,同群眾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干,真切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找准服務群眾的切入點、著力點。要善於在排憂解難中教育引導群眾。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做好事不厭其煩、辦實事不憚其微、解難事不畏其艱,積土成山、積善成德,以服務群眾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的真心認可和衷心擁護。同時,還應用心用情用力,把提高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寓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引導之中。

(作者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學習與研究》2020年第7期)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