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

張志明

2020年07月20日08:1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

監督問題是國家治理的世界性難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權力監督問題,並為此作出了艱辛的探索和實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就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具體制度安排。這一制度安排是中國共產黨結合國情破解監督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它的成功實踐將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權力監督制約新路,對保証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意義重大,對保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影響深遠。

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根本保障,也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目標導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全面領導必然要求黨對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工作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領導。因為,隻有黨才能站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高度,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証從決策部署指揮、資源力量整合到措施手段運用,都能夠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作出科學的決策,制定切實的政策,並確保政策的執行和效力。黨的十八大前,我國監督體系長期存在監督主體多元,力量分散,各機構之間職能交叉、標准不一、配合銜接不暢等問題,影響了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降低了監督效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對多元的監督資源進行科學配置,把行政監察機構和檢察院相關監督職能相整合,組建監察委員會,並與紀委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同時履行紀檢和監察兩項職能,紀委(監委)對中央或地方黨委全面負責並報告工作,實現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組織創新,健全了黨領導監督工作的制度體系,切實保証了黨對監督體系的集中統一領導。就地方和部門監督工作而言,也實現了黨的全面領導的原則要求。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就要求各級黨委(黨組)必須切實肩負起對監督工作的全面領導責任,變過去對事后監督的領導為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領導。

監督全面覆蓋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基本內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突出特征

對所有黨員干部和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的監督全面覆蓋,意味著對權力運行和約束的全面覆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我監督是世界性難題,是國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們要通過行動回答“窯洞之問”,練就中國共產黨人自我淨化的“絕世武功”。他還強調,對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強化自身監督。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但如果不同有關國家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結合起來,就不能形成監督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的思想,充分揭示了監督全覆蓋的內涵,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是黨內監督的全覆蓋。由我國獨特的國情決定,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黨必須敢於自我革命、刀刃向內,善於自己給自己做手術,必須有能力首先監督好自己,才能保証黨始終做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因此,黨內監督是第一位的監督,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首先要完善黨內監督體系,要實現黨內監督的全面覆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指出,“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紀檢監察監督最根本的是強化政治監督,因此,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必須牢牢把握“兩個維護”首要任務,加強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完善巡視巡察整改、督察落實情況報告制度,強化紀委監委專責監督職能,加強上級紀委監委對下級紀委監委的領導,發揮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優勢,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推動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必須要加強日常監督,構建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四個全覆蓋”的黨內監督格局,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使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必須要落實各級黨組織監督責任,切實解決過去對黨委(黨組)的監督主體責任強調不夠問題,黨組織的日常管理監督缺位問題,進一步落實各級黨組織監督責任,切實保障廣大黨員依章依規行使監督權利。

其次是黨和國家監督的全面覆蓋。辦法就是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實現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有機結合。中國特色的監督體系,既包括黨內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等,又包括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同時要注重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的職能作用,要進一步推動黨內監督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等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發揮好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結合的整體制度效能,增強監督合力,形成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有效機制。隻有實現了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的結合,才能增強監督的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

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在監督全面覆蓋的基礎上,監督的重點是加強對高級干部、各級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從一些主要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其根本原因是監督不力,沒有很好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對同級監督的難題。因此,必須完善對各級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制度,推進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健全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尤其是加強紀委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委員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確保主要領導干部身邊的監督到位管用。

權威高效是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制度目標,也是我國監督體系的巨大優勢

一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自指揮和堅強領導,使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具有了高度的政治權威和制度權威。全黨自覺堅定做到“兩個維護”的過程,也是維護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權威的過程。二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構建的過程,是一個充分發揚民主的過程,是一個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科學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在改革實踐中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制度運行中不斷養成制度文化的過程。一個制度體系隻有達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制度文化自覺,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夠成為權威高效的制度安排。三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執行力是其權威高效的保証。這種強大執行力來自於黨中央的堅強統一領導的優勢,來自於各級黨委(黨組)監督主體責任的落地落實,特別是來自於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執行的專責機關,如何更加著力構建監督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如何進一步強化監督體系的制度執行力,切實把中國特色監督體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監督治理效能。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持續增強,為保証黨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保証黨員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始終做到依法履職、秉公用權,為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