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探尋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有效路徑

范淵凱

2020年06月24日08:0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探尋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有效路徑

近年來,依托於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互聯網金融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互聯網金融在創新機制與理念、促進金融市場公平效率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比如,進一步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等。但也要看到,網絡技術漏洞、信息不對稱以及監管難度升級等因素,也使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諸多風險。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倫理關系以及參與的規范和准則等,引起了學界的普遍關注,人們主要就互聯網金融機構、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參與群體在從事金融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等方面進行探討。同時,互聯網金融規模、服務、種類的快速增長,亦亟需構建起較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秩序。對此,需多方入手,積極探尋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有效路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發力。

促進金融資源公平。互聯網金融活動具有顯著的虛擬性,交易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等現象,而增進參與個體之間關系和諧穩定、交易公正平等,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在進一步推動金融資源公平方面下功夫。在政策供給上,要讓金融發展惠及每一個個體,更好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比如,堅持普惠金融,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領域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支持,豐富各種類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等,正意在於此。在制度建設上,需秉承公平原則構建合理的互聯網金融制度,既要增加交易雙邊的信息獲得效率,提高雙邊信息平等性,又要破除金融壟斷,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因此,需創造更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

建立健全信用體系。信用是互聯網金融的基石,在互聯網金融活動中,誠信准則主要表現為資產信用與道德信用。目前,部分互聯網金融平台缺乏金融誠信與網絡誠信,甚至向投資者提供虛假信息,破壞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公平有序,導致守信的金融主體利益受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對此,要抓緊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加強監管運行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中激勵與制裁的相關制度﹔強化金融機構的信用意識,積極開展誠實守信等業內宣傳,引導培育金融機構主動承擔信用體系建設的責任﹔提升網絡個體道德水平,在加強良好信用習慣培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網絡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在互聯網金融交易中降低守信成本、增加失信成本。

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互聯網金融倫理的建設,不僅需依靠不斷加強從業自律,也有賴於對行為個體的外部約束,因此需抓緊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同時加強監管。具體來看,需構建現代化的金融信用體系,應在傳統金融規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交易虛擬化、信息化等特點,逐步建立以誠信、高效為核心的現代化金融信用體系,為交易活動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需制定互聯網金融倫理規范體系,互聯網金融平台要開展交易支付、眾籌融資等其他業務,需通過監管機構的精准評估,包括資金安全、利率控制等方面,嚴格控制牌照發放﹔需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形成內部教育和外部監管的強大合力,確保金融系統良性運轉。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不少互聯網金融機構為追求短期回報,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力度不足,“脫實向虛”問題較為嚴重。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生存發展之道就在於服務實體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互聯網金融必須回歸本質,努力成為實體經濟融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雙邊成本、推動業務升級、創新消費模式等措施,幫扶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有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還需大力整治“資金空轉”等亂象,無論是完善制度、創新產品還是優化結構,都應積極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為旨歸。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現實地看,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准入門檻相對較低,金融脫媒現象較為嚴重,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加大。互聯網金融相較於傳統金融具有一定的隱匿性,當行為主體在網絡空間中面對“利他”與“利己”的選擇時,極易陷入“經濟人”與“道德人”的沖突。同時,技術復雜、模式多元、主體分散等因素,使得互聯網金融活動的監管難度加大、風險管理復雜。對此,需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一個有效有力的重要抓手。互聯網金融機構要在加強外部監管與完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固本培元,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要扎扎實實抓好黨的建設,加強紀律教育,加強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並將其貫徹於互聯網金融活動的始終,使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更好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加強從業自律。

(作者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京財經大學基地研究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