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丨學者聚焦系列文章(50)

【戰“疫”說理】推進“互聯網+教育” 打造數字化教育新形態

李懷杰

2020年06月10日08:0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優質教育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21世紀是數字化時代,教育需要加快面向現代化的數字化變革,從理念、模式到流程再到實現全方位、立體式的系統革新,肩負起新時代的教育責任和使命。教育話題已經連續多年成為老百姓重點關注的熱點問題,體現出人民群眾對教育質量和變革的強烈關注。

針對疫情期間在線教育教學問題,要加快數字化教育變革,為此,需要全面推進“互聯網+”,加強和完善教育的數字優勢,推進“互聯網+教育”,努力打造數字化教育新形態。數字化革命不僅推進人類社會進入網絡信息時代,而且助推教育進入全新的數字化新形態,進而引發教育發生深刻變革。人類社會先后經歷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兩個時代,當前正在進入以數據為資源和要素的數字化網絡信息時代。21世紀是人類開始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信息領域的數字技術滲透人類社會系統各行各業,以新形態、新生產方式、新溝通方式、新思維方式推進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各個領域全面發生變革,引發了數字經濟、信息經濟、網絡經濟和知識經濟等在全球的迅速發展,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

傳統教育理念、頂層設計和教育教學體系與其工程技術、文化產業、管理服務等社會生產力需求密切相關,以記憶性為主的知識教育和標准化、規模化培養為主要特征,從而產生各行業需要的標准化通用人才。隨著數字化時代到來,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快速發展,社會和企業需要的不是知識記憶為主和操作規范的人才,而是具有創意、技術、整合和國際視野、持續學習力的綜合素質人才,從而引發當前的終身學習、新工科教育、網絡認証國際教育等新教育方式,從而牽引和推薦教育從基礎理念、原則、流程到教育教學方法的深層次系統變革。因此,從本質上而言,數字化教育,屬於網絡信息新時代的教育形態,傳統以記憶為主和標准化的課堂教育,則是與工業經濟時代相匹配的教育形態。從長遠來看,以數字化教育為核心的人力資源培養與質量競爭,成為21世紀國家與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支點。

數字化革命既是一場技術革命、經濟革命,又是一場思維革命甚或是生存革命。 以雲計算、移動技術、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為信息經濟主要特征和結構,以開放、兼容、共享、迅捷為主要特點和優勢。在此背景下,當前數字化教育創新和改革已經推進教育迅速發展,國家和教育部先后推出系列文件和規定。因此,為加快教育數字化變革,實現教育面向新時代的革命,需要教育在使命、理念和做法上有突破。

一是要有“教育初心”,胸懷教育使命感和責任感。教育數字化是新時代發展機遇,當前數字化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在認知和心態上,一定程度存在畏難、拖延、觀望等消極心態,缺乏大膽探索和創新意識,缺乏肩負教育變革的責任與使命,這些錯誤認識和思維阻礙教育數字化推進和大膽實踐。為此,需要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無論國家創新驅動、產業升級,還是數字化校園打通數據壁壘、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都需要加快數字化教育全方位數字化改革,這已成為知識信息經濟驅動的教育發展潮流和趨勢,也是新時代教育強國的戰略發展要求。

二是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新學習觀。首先,社會和市場需要綜合性、素質高的創新型人才要求驅動個體自我學習規劃發展。數字化轉型下的未來企業生存與發展所倡導的文化,是自驅、敏捷、合作、創新、跨界、開放、包容、學習的文化。不僅僅是有扎實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持續學習進化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從客觀上推進學生運用網絡學習資源進行多維度學習和發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設計和自我發展。其次,豐富網絡學習資源和平台提升學生學習力。數字化革命將引發教學教學方式變革,擺脫了傳統的課本學習和統一課堂灌輸的被動學習模式,運用視頻、圖像等各種師生交流、學習互動工具,教與學的關系邊界日趨模糊,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體驗式學習成為主流,開啟以學生志向與興趣、潛力和創造力為核心的主動性、個性化學習模式,推進教育從規范性知識本位向綜合性素質能力本位轉型。因此,教育信息技術變革,開辟了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奮斗和自我肯定的成長之路,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在潛藏的好奇心、想象力和領導力,促進學生學習觀念、思維和方式的新變革,避免單向度的被動式灌輸學習,從而解放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構建開放式“教育數字化生態系統”。首先,教育要面向開放式、透明化的共同治理模式。在網絡信息時代,教育的傳統邊界已經日益式微,與社會融合和接觸日益緊密,不能實施封閉性教學管理和權威性管控模式,教育要運用網絡實現教育教學及社會實踐的開放式和透明化,要引導各類教育走向與社會街道社區、現代企業相結合,與社會公益組織、公益勞動活動相結合,與家長、家庭教育相結合,運用網絡即時反饋感知社會、家長、學生、教師等評價,及時做出完善和優化。其次,教育數字化改革與實踐要採取差異化、多元實踐探索,調動基層積極性。改革是一項探索性創新活動,需要政策、資源、榮譽等多種激勵方式,推進基層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開展教育數字化改革,走出一條各具特色、差異多樣的教育數字化新模式,從而形成包容多元的未來教育新形態。最后,要充分利用市場、公益組織、國際教育等外部資源,建立學校、管理部門、外部資源等共同合作共贏的教育數字化開放系統。在網絡信息時代,教育已成為多方合作的一個新平台,各類資源供給,才能滿足學生多維度成長需要。通過發揮網絡教育優勢和實施開放式辦學,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優勢,實現教育從理念、機制到實踐流程的優化與改造,構建教育數字化生態系統,從而為人工智能時代數字經濟、創意經濟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人才支撐。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大數據中心研究員)

(責編:任一林、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