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從“心”錘煉黨性修養

韓燕麗

2020年06月01日10:1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從“心”錘煉黨性修養

毛澤東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說過,一致的行動,一致的意見,集體主義,就是黨性。這就簡單明了地指出了黨性的直觀概念。從黨員個體來看,黨性是每名政黨成員參與政黨生活時,在態度、立場、作風等方面的表現,展示了黨員個體與政黨組織的內在聯系。

黨性有強弱之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們曾在階級性上對黨性與政黨及其成員的關系進行考量。任弼時在1941年《關於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中認為,黨性是以黨員的思想意識、政治觀點、言論行動來作標志、來測量的。黨性強,則行動、意見一致﹔黨性弱,則利己主義、自由主義蔓延。從中國共產黨建黨近10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堅強黨性的含義更多是強調一致性、服從力,在政黨生活中表達一致意見、採取一致行動,這當然不是每名黨員天然所擁有的,更不是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所以要實現黨性堅強,這也就要求我們溯源頭、理脈絡、踐於行,從“心”開始追溯黨性源頭、錘煉黨性修養、成就堅強黨性。

堅強黨性源於“知”的深刻清醒。“治世先治心”,堅強黨性的源頭必然是要求廣大黨員有內心認同,才能從“心”中產生堅強黨性的內生動力。深刻的“心”的認同,源於對黨性的明確認知,源於黨員深刻的理論清醒。隻有保証意念的端正、認知的清醒,才可以確保處事行事動機的端正。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修好黨性修養這門“心學”必修課,必須把黨性修養化為一種“心”的認同,理性的內心認同。通過黨員自身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分析,實現理論層面上與黨中央的高度一致,達到腦袋清醒、內心認可,實現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個人追求與黨的追求的一致性。之后通過持續而深入的“省察克治”,反躬自省,全方位的審視反思,批評和自我批評,以達到不斷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切實行動詮釋“守初心,擔使命”,為塑造風清氣正,具備強大凝聚力與戰斗力,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干部奠定理論支撐。

堅強黨性始於“信”的堅定執著。“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縱然有理論的深刻理解,但任何人面對外部利益誘惑,難免內心會被欲望雜念所波及。如同“心學”研究的終極目的是對道德原則、道德意志、道德價值的極致追求,對黨性的鍛煉、修養過程也必然需要從內心出發,通過堅定而執著的向“心”求索,建立黨性原則、樹立黨性意志,才能達到黨員個體認同黨組織的宗旨、原則、方針、路線的內心自覺。實現這樣的目的,既需要扎緊制度的籠子,營造不能、不敢的外部壓力,還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心誠意地執著於黨性信仰,進而形成以使命與初心為導向的恆定的、一致的向心凝聚力。

堅強黨性成於“行”的艱難磨礪。有了“知”的堅定與“信”的執著,還要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與心智。毛澤東指出,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對於黨員干部來說,就是堅持實事求是,始終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始終做到對黨性修養真信、真知、真踐行,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與心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這表明,必須用“知行合一”之力錘煉黨性,將堅強黨性與具體的工作實踐、務實行動相融合。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我們黨之所以強大,之所以能團結一致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依靠的是統一強大的意志和嚴密的組織行動。黨性修養必然伴隨每名共產黨員的一生,這一路必定要去私欲、煉黨性,把黨性化為每名黨員理論的深刻認同、內心的堅定執著,內外互促、知行合一,達到意念純正、動機澄明,做到“徹根徹底不使一念不善潛伏胸中”,始終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終堅定共產黨人對黨和國家的“忠心”,始終踐行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心”,始終抱持夙夜在公的“責任心”。把一生的“初心”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煉就共產黨人的“心學”,匯聚成共產黨人的“心力”,為鋼鐵般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心”的強力支撐。

(責編:呂騰龍、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