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原則

汪信硯

2020年05月18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時明確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根據這一重要論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學術體系是理論和方法的有機系統。但是,哲學學術體系不是一種純粹的知識體系,而是包含著一定價值觀念的思想體系。因此,哲學學術體系的構建必然要基於某種理論立場、遵循一定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及人類認識的本質和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而且堅持人民立場,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因此,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同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立足中國實際。隻有以中國實際為研究起點,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國實際具有極為豐富的內容,它既包括中國的歷史實際,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的現實實際,還包括中國置身於其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一種中國實際,既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對象域,又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資源庫。所謂立足中國實際,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國實際這個對象域、充分利用中國實際這個資源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既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要堅持立足中國實際,就意味著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意味著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既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反思中國的歷史實際,尤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智慧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又要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反思中國的現實實際,尤其是研究當代中國問題和總結當代中國實踐經驗,同時還要概括新的時代精神、關注人類共同命運,並且從同樣也是這樣或那樣地反映了時代精神的其他外域哲學中批判吸取思想資源。隻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構建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學術體系。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中國的哲學家在中國哲學的現代重建過程中開始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艱辛探索,不同思想傾向的人曾提出和嘗試過不同的方案,但隻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實踐得出的重要經驗。

中國哲學的現代重建,其實質是在古今中西各種思想相互激蕩的背景下重建中國哲學學術體系,其所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古今中西的關系問題,而古今中西的關系問題集中地表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三者的關系問題。20世紀的中國哲學家提出的各種重建中國現代哲學的方案,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這一問題。其中,文化保守主義沿襲“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路,主張以中國傳統哲學特別是儒家思想為本位重建中國現代哲學,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展開了各種體系化的建構,如熊十力的“新唯識論”、馮友蘭的“新理學”、賀麟的“新心學”和金岳霖的“道論”﹔而自由主義則沿襲全盤西化的理路,主張用西方哲學徹底改造中國傳統哲學和重建中國現代哲學,其典型代表是胡適對實用主義的推崇。然而,文化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方案都沒有處理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的關系問題,其中,文化保守主義是拒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而自由主義則既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否棄中國傳統哲學,二者不僅沒有完成中國哲學的現代重建和中國哲學學術體系構建的任務,也沒有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與上述文化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不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致力於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來重建中國現代哲學,既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主張承繼“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珍貴文化遺產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真正融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三種哲學資源,從而成功地重建了中國現代哲學及其學術體系。這一學術體系,李達同志曾形象地稱之為“一體兩翼”,即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體”,以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和西方哲學研究為“兩翼”,其中的“體”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其中的“兩翼”則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和西方哲學研究。這樣一種“一體兩翼”的學術體系,成為不同時期中國道路的哲學表達。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繼承性、民族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內在地包含著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歷史實際相結合,要求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高超智慧、合理性觀點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隻有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傳統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形成充分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哲學理論和方法,這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

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關鍵在於形成具有鮮明創新性的哲學理論和方法,它隻能通過對時代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來實現。馬克思說,“世界史本身除了通過提出新問題來解答和處理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方法”,而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時代中國哲學創新的理論生長點,就是內存於新時代中國實際中的問題,包括中國百年社會變革中的問題和中國置身於其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問題。隻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新時代中國實際相結合,並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要求融通古今中外各種哲學資源,才能對中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哲學思考。

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構建具有系統性、專業性的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我們說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並不是主張新時代的中國哲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為唯一研究內容,而是強調新時代中國哲學各個領域的研究都應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要求,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立足中國實際,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隻有如此,新時代中國哲學各個領域的研究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構建中國特色哲學學術體系才能體現系統性、專業性要求。

(作者:汪信硯,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