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扎根於中國大地的歷史政治學

楊光斌

2020年05月06日07:5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扎根於中國大地的歷史政治學

政治學是時代的產物。中國自古有豐富的政治思想但無近代意義上的政治學科,因此百年來傳入中國的有歐洲制度主義政治學和美國個體權利政治學等。客觀地說,這些外源性學說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情勢,但並不能回答、更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基於理性人假設的政治學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是問題的根源。“西方模式”危機証明了“歷史終結論”的終結,西方政治學也隨之陷於困境,迷失了方向。與此同時,中國政治發展道路在動蕩不安的世界政治中格外引人注目,而這顯然不是既有的西方政治學所能解釋的。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處於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最有資格擁有自己的政治學。

作為一種新的政治學研究路徑,歷史政治學致力於建設具有中國自主性的政治解釋框架和話語體系。有學者認為:“歷史政治學的產生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中國政治與政治學發展的內在需要。其深刻背景在於當今中國政治發展遠遠超出既有的政治學的全部想象和知識體系,需要借助歷史政治學的發展。它不是簡單的因人而起,而是這個時代的需要。”

那麼,什麼是歷史政治學?歷史學和政治學都是古老的學問,二者的事實性組合也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學科意義上的“歷史政治學”是一個新概念新范疇。在一般意義上,歷史政治學就是以政治學視野去研究歷史,在歷史研究的發現中去豐富和發展政治學。具體而言,在認識論上,歷史政治學研究政治問題的情景論﹔在方法論上,重視問題的時間性和時間進程,即事件發生的時序以及在時間進程意義上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連續性﹔在本體論上,“歷史”在歷史政治學那裡不僅僅是觀念,而是具有本體論意義的存在,研究這個“存在”、研究過去與現在的直接關聯性並從中提出解釋性概念或理論,是實存性與實証性的統一。

歷史政治學能夠進一步解釋政治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重大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各國治理模式的歷史文明基因。比如當代中國與中華文明之間的關系。百年來中國的政治形態與社會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歷史的血脈和基因並未因此而隔斷,歷次的制度變化依然沒有割斷5000年文明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再比如,改革開放前后的關系,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前后是連續、統一的。在歷史政治學的研究視閾中,不僅要看到改革開放前后歷史的連續性,更要認識到改革開放前的制度安排是改革開放后制度變遷的基本框架和方向,改革開放后的制度變遷強化了改革開放前建立起來的制度結構與基本制度。

歷史政治學不但能夠為國家治理提供獨特視角,還是發展政治理論的重要路徑。作為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的政治學學科以及政治理論,自然應該是“歷史——實踐——理論”三位一體的研究,或者說政治學的知識理論應該來自歷史研究、實踐研究和理論研究。政治理論中的國家理論、政體(民主)理論、政府理論和政黨理論幾乎都是特定國家特定歷史經驗的產物。比如,流行的國家概念就是馬克斯·韋伯基於16世紀以來歐洲宗教政體向民族國家轉型的歷史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即所謂的在特定疆域內的暴力壟斷機器。這是描述封建制的分散化權力向主權國家轉變的歷史經驗,而且是所謂的“民族國家”即一族一國的歷史經驗。這樣的概念既不能解釋當今世界很多國家的多民族現象,也不能解釋作為國家前提的國民認同問題,還不能解釋很多國家的無效治理問題。再比如,流行的西式民主即自由主義民主理論,講的是個人權利、法治、代議制和多黨競爭,這些與西方文明的關鍵因素高度重疊,因此完全可以說自由主義民主是西方文明的政治表述。鑒於此,當西方人講到政府作用時,必然是作為“小政府”的“有限政府”,強調的是去政府化的個人權利和社會作用﹔相應地,政黨也隻不過是革命之后代議制的產物,是議會中的一個政治社會利益集團。

然而,在中國被視作“理論政治學”的這些概念和理論,對西方而言卻屬於“歷史政治學”的范疇。國家概念、民主理論、政府理論和政黨理論,無不來自西方國家的歷史與實踐﹔但是,對於中國和很多非西方國家來說卻是非歷史性的,甚至與這些國家的歷史經驗存在巨大張力乃至沖突性關系。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現代性概念諸如民族國家、政黨、民主,但各自在實踐中所展現的國家治理卻有著天壤之別。其中的內在邏輯就在於,這些流行的概念或表達出的制度形式脫離了很多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基本國情。

這意味著,建設自主性政治學或中國特色政治學必須回到中國歷史,在研究歷史中發現和提煉政治學的概念和理論。中國歷史有其獨特屬性,那就是政治史屬性。錢穆先生曾指出,“中國歷史自有其與其他國家民族之不同之特殊性,而最顯見者卻在政治上。”因此,很多中國人習慣以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這也是歷史政治學深受學者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能夠連續性存在幾千年的政治文明體,自然蘊含著政治學理論的寶貴資源,是發掘歷史政治學的富礦,但中國歷史上的豐富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未能被系統表述為學科化、概念化的政治學理論。未來,需要結合中國政治史或比較歷史重新界定相關概念,推進政治學的方法論研究,這應該是中國政治學的努力方向。

(作者:楊光斌,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制度變遷理論研究”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