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郝 棟

2020年04月03日07:5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証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從“兩山論”到“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浙江余村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端和根植於中國大地,始終牢牢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具有強大的理論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性。

  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本質上說就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隻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這種相互制約就是矛盾對立統一關系的表征。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兩者是一對矛盾,需要在對立統一的關系中去認識和把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訴求和發展階段性要求我們必須要完成現代化進程,需要不斷地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在不斷地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這就需要創新發展模式,實現有限資源下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應該是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該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不是對立的,實現協調一致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通過轉變發展理念,通過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一起來,激活生態環境的自然資本屬性,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而得到生態經濟帶來的生態回饋。

  從生態經濟學視角看,“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論斷,科學地指出了生態系統本身具有的巨大價值。有了這個理論基礎,才能實現發展從投資生態到生態回饋,才能使很多在原有的工業文明發展評價標准體系下的資源欠缺地區變成自然資本富集地區,這種創新性的變化帶來的將是發展思路的創新和發展模式的演進。“許多貧困地區一說窮,就說窮在了山高溝深偏遠。其實,不妨換個角度看,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建立起適宜自然資本稟賦和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也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關鍵。新時代的“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注入中國經濟轉型中,生態經濟正成為中國發展的新動力來源。生態經濟是以生態技術創新為先導、以自然資本增值與持續利用為基礎、以綠色生產生活模式為支撐、以完善的生態制度為保障的新經濟形態,是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為生態回饋的重要路徑,隻要堅定信心發展適合本地區的生態經濟,就一定會實現“芝麻開花節節高”。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呈現出更加完整的理論體系、更加實用的實踐路徑和更大范圍的價值認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模式給世界生態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道路選擇,中國的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為更好地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中國的生態現代化文化給人類攜手解決共同面對的生態問題提供了全新的價值共識。

  (作者:郝 棟,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