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智戰“疫”線上圓桌論壇第五場

羅教講:大數據助力疫情社會治理

2020年03月31日14:4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萬鵬 吳兆飛 任一林)3月27日,由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智庫中心、人民網理論頻道聯合主辦的“疫情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線上高峰論壇舉行。針對疫情大考中如何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培育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等課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地方單位代表在線進行理論研討與案例分享、助力以智戰“疫”。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教講從“大數據助力疫情社會治理”方面,結合抗擊疫情中科技力量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指出在當今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必須進行社會治理的創新。他表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這就明確告訴我們,在今天這個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進行社會治理的創新,而社會治理的創新又必須以高科技作為支撐作用的工具和手段。建立以創新為目標的社會治理體系,為什麼要以科技作為支撐,以及如何發揮科技在社會治理中的支撐作用,無論是作為理論問題還是作為實際操作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羅教講指出,無數的中國醫護人員,解放軍官兵,不同層級的社會管理者和志願工作者,正在抗疫的第一線,用自己的生命譜寫著可歌可泣的中國故事。與此同時,我國既有的社會治理體系正在經受著嚴峻的考驗。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而且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羅教講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對科技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定義,而科技與社會的關系,則更為復雜和重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由科技革命不斷推進的變遷史。而且,科技越發展,其與人和社會的關系便越密切,對人類社會發展與治理的影響就越大。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新一輪信息與通訊技術革命,是有史以來對人與社會影響最大的一次科技革命,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5G技術與VR/AR技術、腦科學與生命科學技術,區塊鏈技術以及各種現在正在突破和未來可能突破的高新技術,如量子通信技術等等,都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社會治理的創新存在密切的關系。新一代信息與通訊技術革命正在前所未有地改變人本身和社會的結構與社會運行的機制。因此,今天的社會治理創新中,理所當然地包含了科技的內容,或者說今天的社會治理創新已經與各種信息與通訊技術手段融為一體,不可分開。

關於如何充分發揮科技在我國社會治理創新中的支撐作用,羅教講強調,科技無論如何高新與科幻,它仍只是一種工具或手段,要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需要社會治理的主體人與組織去科學合理地運用。而且,任何一種科技工具和手段,都存在兩面性:科學合理使用會產生巨大甚至神奇的正面功能和效益﹔反之則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作用和后果。

羅教講表示,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盡管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危機,但也給我們提供了發現自己應對危機體制和能力上的缺陷與不足的機會,從而痛定思痛,盡快補齊短板和不足,盡快建構起強大、能夠抵御任何危機的社會治理體系。另一方面,則是形成了發展社會治理科技支撐能力的巨大的推動力量,激勵我國社會治理科技支撐力量的超常規發展。這些發展的態勢和力量讓我們堅信,通過努力,我國社會治理創新科技支撐能力的提高,會逐步解決“技術治理悖論”難題,使我們塑造可信任社會和建設可編程社會的理想變成現實,並規避理想實現過程中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有效地解決當前我國社會治理中發展科技支撐作用存在的碎片化、表層化現象,真正發揮科技支撐力量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巨大作用。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相關專題
· 以智戰“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