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抓好三農重點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

馮俏彬

2020年02月26日08:0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抓好三農重點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

在新中國歷史上,2020年將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國小康社會的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2020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是一號文件連續17年聚焦“三農”問題,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於“三農”工作的一貫重視。整個文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既聚焦於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后一役,也著力推動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為全面完成2020年“三農”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導。

農民工作:脫貧攻堅讓新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免於貧困的權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啟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每年都有超過1000萬以上的人口擺脫貧困。特別是2019年,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推進到深度貧困地區,通過艱苦努力,全年至少有1000萬人脫貧,約340個貧困縣摘帽,“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降至2%。脫貧攻堅中“深度貧困”這一最難啃的硬骨頭已經啃下。

在此基礎上,今年的一號文件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對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進行了全盤部署,力爭攻克最后堡壘,贏得全面勝利。一是將力量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上,集中發力,狠抓落實。在“兩不愁”已普遍實現的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對脫貧難度大的縣和行政村組織強力幫扶,對特殊貧困群體要落實落細社會救助政策,實現應保盡保。二是堅決防止返貧。文件明確,相關政府部門要在加強對脫貧人口的動態監測之外,繼續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智力扶貧,將對貧困人口的幫扶長期化、制度化、可持續化,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根本上拔除貧困發生的根子。三是“扶上馬送一程”。對已經摘帽的貧困縣,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主要扶持政策繼續執行、對口支援繼續保持、公共財政繼續投入。四是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根據現在的工作安排,2020年之后現標准下的絕對貧困在我國將基本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貧困問題的徹底解決。為此,要提前研究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后,如何將減貧工作融入更高層面的鄉村振興戰略來統籌安排,研究如何將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研究如何形成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這表明,中國共產黨人消滅貧困的承諾,不是一個五年或十年的短期政策,而是一個長期戰略。將這一目標放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下看,那就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承諾,那就是要讓每一個生於當代的中國人,都具有免於貧困的權利,都同樣享有享受小康社會的紅利,都同樣擁有發展繁榮、生生不息的美好希望。

農村工作:讓基本公共服務的陽光更加燦爛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的標准之一,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我國在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農村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新農保、農村養老保險等不斷擴大覆蓋面。但相較於城市,廣大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國農村發展最大的短板,不僅影響小康社會的成色,而且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高質量發展也是一個不小的掣肘因素。

一號文件指出,2020年農村工作的重點是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綜觀文件中的主要工作條款可以發現,不斷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是其中的脈絡與主線。一是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一體化水平,包括水、電、路、通信等各個方面。以農村供水而言,目前的基本狀況是自來水還沒有完全普及,一些地區仍然存在明顯的飲水安全問題。文件要求,要統籌布局農村飲水基礎設施建設,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將城市管網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二是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水平,包括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這些基本公共服務,歷來是農村最大的短板,也是城鄉差距最直接的體現。文件針對每項基本公共服務,都條分縷析地指明了今年的工作重點。以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為例,2020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穩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意在將縣城的公共衛生資源向廣大鄉村延伸輻射,提升農村的醫療衛生水平。另外,還要將以前主要向城鎮婦女提供的“兩癌篩查”這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擴大到農村適齡婦女。義務教育方面也同樣體現了城鄉一體化的導向,比如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將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等。三是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我國歷來有基層自治如宗族治理和鄉紳治理的傳統。這些傳統中國的治理因素如何與現代中國有機結合,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大課題。文件提出,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要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提高鄉村治理效能。

要以行政村為單位,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化,盡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要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為,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征地拆遷、農民工工資、環境污染等方面矛盾。這些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助於積累和完善鄉村治理經驗,不斷提升農村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農業工作:讓農業現代化的步子更快一些

黨的十九大指出,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和基礎組成部分,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理論研究表明,農業的現代化必須與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這“四化”有機結合,必須用好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對於政府而言,既要在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將市場的力量引入農業生產,同時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努力彌補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在這方面,一號文件有以下幾個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規劃了一批在2020年將要實施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高標准農田、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等,這些都是傳統的農業生產的公共產品和基礎條件,歷來是政府投入的重點。二是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這一提法令人十分振奮,讓我們看到了一幅農業與工業、城市與農村齊頭並進、攜手前行的充滿希望的場景。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升級,對於生鮮農產品的需求一直處於快速上升的勢頭中﹔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我國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在快速上升,要將供給與需求、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服務有效連接起來,讓廣大農民分享到國家進步與經濟繁榮的好處。發展冷鏈物流勢在必行。但是,冷鏈物流對於供應鏈的協同、技術水平、安全標准都有較高門檻,將其從高質高價普及到一般的農副產業,是農業產業發展中一個質的飛躍,也是“農業+互聯網”的具體體現。三是提升我國農業生產的組織方式,千百年以來,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方式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模式。隨著工業化、市場化程度的加深,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正在走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規模化方式,與工業的融合程度逐步加深。一號文件提出,要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努力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各地要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要加快建設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幅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場景已經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四是深化農村土地改革。要發展農業產業,土地問題至關重要。文件提出要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通過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鄉村產業項目,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省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要用來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對於農戶承包地,要承包權再延長30年的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制的長期穩定。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要通過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積極推動其進入市場。要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証,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圍繞著農村土地這一最重要生產要素的改革,不僅將為農業現代化打開廣闊的空間,而且為土地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同時需要指出,文件在全面部署2020年“三農”工作的同時,還就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糧食安全、生豬生產問題進行了相關工作安排。糧食生產的關鍵是“穩”,包括穩政策、穩產量、穩面積,生豬生產的關鍵是“保供”,要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所謂“豬糧安天下”,隻要這兩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不僅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有了保障,而且宏觀經濟穩定、社會安全也有了堅實基礎。

總之,今年的一號文件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號角,是掃清全面小康路上最后堡壘的總動員令。隻要我們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並順利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