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加快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馬寶成

2020年02月14日08:1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加快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為應對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指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

科學評估突發事件應對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科學評估突發事件應對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是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必須看到,我國在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主要領域的突發事件仍然易發多發。這個基本判斷是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的基本前提。當前,僅從公共衛生領域來看,鼠疫、霍亂等法定報告傳染病、突發急性傳染病、境外輸入傳染病以及生物技術誤用濫用謬用的風險不斷增大,食品藥品安全基礎依然薄弱,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難度增大。全球已經發現的病毒(病原體)有5950多種,還有32萬種哺乳動物病毒需要人們去發現。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潛在可能性較高。從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兩個方面看,當前傳染病流行的危險仍然較大,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快速蔓延並造成嚴重后果就是明証。從自然條件看,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系統失衡,微生物進化都為傳染病流行提供了可能的條件。從社會條件看,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社會范圍不斷拓展,人口跨境跨國流動加快,這些也為輸入性傳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條件。當前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任務將更加繁重、艱巨。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現狀以及此次疫情應對的初步評估來看,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特別是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明顯短板。一是巨災應急准備不夠充分,部分突發事件風險分析研判與深入治理不到位,精准監測預警能力不足,應急管理基礎能力亟待加強。二是專業應急隊伍救援裝備和核心能力不足,巨災應急的裝備配備嚴重不足。三是醫療應急物資儲備管理不盡合理、快速調運配送效率不夠高,資源共享和應急征用補償機制有待健全,信息資源共享不夠充分,應急信息發布和傳播能力有待加強,應急科技創新基礎比較薄弱、成果轉化率不夠高,部分典型突發事件風險的應急保障能力需大幅提升。四是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時期,與城市安全保障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壓力加大,部分地區應急醫療等設施建設不足。五是部分基層單位的應急能力薄弱,不少干部缺乏應急管理的基本素養和專門培訓,公眾參與應急管理的社會化組織程度較低,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仍較薄弱,全社會協同應對機制有待健全。六是應急管理法規標准體系不夠健全,部分政策保障措施不夠完善。

加快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是涉及國家頂層設計、建設目標、發展重點、基層治理、應急隊伍、指揮調度、技術配置、科學支撐、績效管理等諸多要素和問題的系統工程,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總體安全與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優化、統籌國家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今年是“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規劃之年,這個規劃也將是應急管理部設立之后,制定的首個應急管理體系規劃,對於中國未來應急管理體系的發展至為關鍵。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制定中,要在科學評估我國面臨的重大安全風險的基礎上,尤其是結合此次疫情中遇到的突出問題,下大力氣優化我國的應急管理體系,並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方面,要把全面加強突發事件風險管理,夯實基層基礎能力作為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著力點。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社會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加強公益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開展常態化應急疏散演練,支持引導社區居民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注意推進建立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全民動員、協調聯動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引導公眾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督促企事業單位積極履行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全面增強全社會的風險防范能力。把衛生健康等公共安全和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健全公共安全社會心理干預體系,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識和應急的實戰技能。高度關注基層基礎單位和領導干部的初期響應能力建設,注意加強基層和個體的防護、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協調配合等基本能力建設,持續推進“第一響應者”的基層培訓,加強全社會應急科普宣教,切實增強全社會的抗災力。

另一方面,要注意著眼應急管理的實戰需要和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一些瓶頸問題。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應急管理法律體系,盡快修訂完善和研究制定相關法律。繼續有機有效整合防災減災、安全生產、消防救援、公共衛生等各方面應急資源,充分利用好已有存量資源,規劃配置好增量資源。科學配置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立體式、全天候、全災種、高水平的綜合應急救援體系,並研究航空、高鐵、水上應急救援力量投送方式等保障機制。注意制定保障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有效實施的評估和監督工作機制。

努力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

有效應對我國面臨的重大風險挑戰,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充分考量我們面臨的重大戰略安全風險,科學研判和認真梳理可能面臨的急難險重的任務,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加強應對典型重大風險的能力建設。加強重大風險的科學研判、應急准備、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決策指揮、社會恢復等全過程應對。通過巨災風險評估、情景規劃、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建立大規模傳染病、大地震、大洪水、核安全等可能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風險”和“風險情景(場景)組合”,研究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應急管理核心能力建設。注意結合重大現實挑戰,並進行系統性改進和提升。比如,可以結合本次疫情的應對,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修訂完善相關法規和工作文件,進一步優化應急響應程序,加強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優化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布局,完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區域緊急醫學救援中心建設,構建陸海空立體化、綜合與專科救援兼顧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健全各級各類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科學加強應急醫療等相關物資的儲備,建立隊伍運維保障長效機制。統籌國家航空醫療救援和轉運能力建設,強化遠程航空大規模投送能力和極端條件下的自我保障能力。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指導的權威專家庫,大力建設基層突發事件心理干預救援隊伍。

二是全面加強科技支撐的作用。結合急難險重任務的實際需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提高突發事件專業信息匯集、監測預警、應急決策和指揮調度能力。加強復雜條件下應急信息採集能力和快速報送能力。推動各類應急平台之間互聯互通、數據交換、系統對接、信息資源共享。加強應急基礎數據庫建設,研究制定應對急難險重任務所需的相關應急信息資源目錄和技術標准規范。注重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及時准確回應應對急難險重任務中的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突發事件輿情。

三是全面提升應急管理干部的應對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大力完善應急管理培訓體系,加強應急管理相關學科建設,加大師資培養力度,完善課程設置,發展應急管理學歷教育、在職教育,培養應急管理專業人才隊伍,提高各級領導干部應急管理的意識素養、政策水平、理論和實戰能力。推動應急管理人員的專業資質認証、績效管理等相關配套制度建設。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中歐應急管理學院)主任(院長)、教授〕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