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深刻把握偉大斗爭新的歷史特點

郝永平 孫林

2020年02月13日11:5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深刻把握偉大斗爭新的歷史特點

●深刻把握偉大斗爭新的歷史特點,才能贏得新時代的偉大斗爭,才能為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當前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就是沿著制度治理路徑,以完善制度來彌補治理短板和推進治理現代化的深刻斗爭。

●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是一個同忘記初心使命和脫離群眾的現象作斗爭的持久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進行偉大斗爭貫穿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過程,領導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場鑄造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

從世情看,這是一場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以和平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復雜斗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我國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中國的體量、制度、文化以及現代化道路的特殊性,決定了民族復興過程會面臨極為尖銳復雜的國際斗爭。

和平發展是道路選擇。各國發展道路是多樣的,和平發展是一種通過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或戰爭掠奪方式實現發展的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堅定的歷史選擇和戰略抉擇。中華文化有以和邦國的歷史傳統,近代以降中華民族有兵燹不斷的痛苦記憶,新中國成立后更有和平發展的迫切需要。1954年毛澤東就著眼於發展指出:“中國是農業國,要變為工業國需要幾十年,需要各方面幫助,首先需要和平環境。”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在科學判斷“大戰打不起來”基礎上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中國一直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多次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並在政策規定、制度設計和實踐操作上,堅持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以和平發展實現民族復興充滿復雜斗爭。復雜斗爭具有多主體、多場域、多方式、多階段、多維度的特點,是非線性開展的斗爭形式。中國走和平發展這一非典型道路實現民族復興宏大戰略目標,必然充滿前所未有的復雜斗爭。在國際上,由於近代以降新興國家崛起大都伴隨著戰爭和征服,因而當今世界非常關注中國如何復興以及復興后如何與世界相處?一些國家擔心中國會“重復別人的故事”向外擴張、謀求霸權。特別是對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抱有越來越強烈的警惕和猜忌,頻頻挑起貿易戰、科技戰,屢屢在領土主權、人權和意識形態等領域發難。在國內,處在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因強而驕的極端民族主義、大國沙文主義傾向,因矛盾而畏的信心動搖甚至崇洋媚外都值得警惕。當前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敢於與阻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同主體和現象,在國內外、網絡與現實空間等各場域,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以激烈或平緩等各種方式進行斗爭﹔同時要善於斗爭,不斷提高斗爭的能力和藝術,跳出國強必霸陳舊邏輯,規避修昔底德陷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大限度地爭取和平、合作和共贏,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從國情看,這是一場以完善制度來彌補治理短板和推進治理現代化的深刻斗爭

“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縱觀世界,治理現代化模式雖是多樣的,但以制度為基礎,法治為保障的治理路徑是更有效的。當前正在進行的偉大斗爭,就是沿著制度治理路徑,以完善制度來彌補治理短板和推進治理現代化的深刻斗爭。

完善制度是基礎。“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后,就開啟了不斷完善制度的進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掀開了制度建設新篇章,黨和國家各項制度不斷建立、健全。但總體來看,國家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仍存在短板和不足,還不能完全應對來自國內、國際、經濟社會領域以及自然界的風險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從體系上完善制度,不僅把制度建設列入黨的建設,還專門通過一次中央全會對完善制度和治理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隻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都不會再有力量”,法治是制度完善和治理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新時代我們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跟進一步,先后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領導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加快制定急需制度和必備制度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新時代黨和國家制度以法治為保障不斷完善,朝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體系的發展,為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治理現代化是目標追求。治理現代化是用制度治理代替人治,通過科學制定制度、嚴格執行制度、不斷完善制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過程。縱觀各國實踐,治理現代化不僅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且作為現代國家治理的共同追求也有一個形成過程。新中國成立后,不論1954年提出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現代化,還是1964年提出的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以及2012年提出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是從國家建設角度提出的現代化。而從國家治理角度提出現代化,則經歷了從管理到治理,從運動式管理到以法制管理,再到依法治國、制度治理的歷史過程。黨的十八大后,我們黨通過一次中央全會確立了治理現代化目標。全新的現代化目標決定全新的推進方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以完善制度來彌補治理短板和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遵循。

從黨情看,這是一場以守初心擔使命為永恆課題的自我革命來深化血肉聯系進而推進社會革命的持久斗爭

當前,我們黨正以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時代黨的建設需要從領導、執政和治理三個層面,在時間維度上解決如何依靠人民群眾長期執政,在空間維度上解決如何通過自我革命興黨強黨實現全面領導,在目標維度上解決如何推進社會革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自我革命是動力源泉。自我革命是黨進行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覺行動。我們黨是在自我革命中鍛造出來的,一路走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成長為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黨內存在的頑瘴痼疾,我們黨不僅限於專項自糾,而是全面從嚴治黨,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進行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黨內思想斗爭等,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為斗爭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源泉。

守初心擔使命是當前我們黨自我革命的內容,也是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以這次主題教育為新的起點,不斷深化黨的自我革命”。守初心擔使命是新時代深化黨的自我革命的生動實踐,是讓全黨對理論學習、思想政治、干事創業、為民服務、清正廉潔作全面檢視。守初心擔使命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僅限於深化黨的自我革命。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從革命、建設到改革,我們黨守初心擔使命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

守初心擔使命制度化是深化血肉聯系的治本之舉。守初心擔使命屬於思想教育和激勵的范疇,體現我們黨為人民、為民族奮斗的高度政治自覺和擔當。思想治根、制度治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同向發力。把思想教育制度化是思想激勵形成長效的治本之舉,不同於革命、建設、改革時期開展的思想教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守初心擔使命制度化,構建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長效機制,有利於持續、穩定地激勵黨員干部為民擔當作為的精氣神,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厚植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以守初心擔使命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是要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來推進社會革命。從革命、建設、改革一路走來,人民群眾始終是社會革命的主體力量,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以守初心擔使命深化黨的自我革命,以守初心擔使命制度化深化血肉聯系,凝聚人民群眾的磅礡力量和無窮智慧,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為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而斗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是一個同忘記初心使命和脫離群眾現象作斗爭的持久過程。如果忘記初心使命,黨就無法深化自我革命﹔如果脫離群眾,黨就無力推進社會革命。初心使命是黨深化自我革命的永恆課題,密切聯系群眾是黨最大的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守初心擔使命,堅持民之所好好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民之所惡惡之,同一切脫離群眾的現象作斗爭,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深化血肉聯系,為以自我革命推進社會革命提供了強大的組織支撐和力量支持。

【作者郝永平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孫林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