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多舉措有效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夏杰長 魏翔

2020年02月12日08:0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多舉措有效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服務業的主導地位已基本確定。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3.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4%,服務業就業佔全部勞動就業人員比重逼近50%。由於服務業在國民經濟和勞動就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對服務業造成的影響,也將會波及整體經濟的發展。

具體來看,疫情對傳統的線下服務業影響較大,旅游、餐飲等行業短期因為需求驟減出現負增長。但是,對新興服務業的沖擊不大,而且與線上體驗相關的服務業如視頻、游戲、線上廣告、線上教育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增長,需求拉動的效應非常明顯。消費類商品中衛生防護用品的銷售增長極為明顯,但因勞動力流動限制對物流的影響較大,對線上產品銷售以及B2B、在線消費等線上服務的效率提升產生了制約。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疫情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服務業是當前促進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的重要領域,必須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支持並有效促進服務業的發展。筆者認為,應著重推進以下方面的工作來促進服務業盡快恢復生產並實現快速發展。

穩定服務業中的全供應鏈/配送鏈企業。盡管在線服務業在疫情期間出現了井噴,喻示了未來服務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轉型方向。但線上服務是否通暢,關鍵在於相應的線下生產和物流能否實現無縫對接、及時供應和高效配置。為此,需要盡快提高服務業線下生產和配送的能力。首先,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可以靈活運用無還本續貸、應急轉貸等措施,支持相關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穩定授信,銀行機構可以對其到期貸款予以展期或續貸。並且要壓降成本費率,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同比下降。同時優化業務流程,開辟綠色服務通道,加大線上業務辦理力度,簡化授信申請材料,壓縮授信審批時間,及時為企業提供優質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其次,政府在服務業領域提供優惠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業部門(尤其是交運、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進一步降低生活性服務業保繳費率,給予受損的服務行業以財政貼息,增加補貼性、建設性支出。最后,加大復工穩崗力度。保障家政服務、物流配送、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賣場等與保民生、保供應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保障及時復工。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受理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在職培訓補貼的申請。

調整優化形成靈活高效的服務業新結構。首先,靈活配置工作時間,減少工作人員的現場工作量。當前我國的服務業(包括傳統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絕大部分採取固定工時制度,生產機制和人員配置方式過於固化,就業靈活性不足。在疫情發生時,生產和服務人員需要盡量避免聚集工作,盡量錯開工作時間,而傳統的固定工時制難以實現這一要求,這大大抑制了服務業就業靈活反應、快速反彈和柔性生長的能力,急需通過機制調整和政策輔助,改變固定工時制的限制,更為靈活、科學地配置從業人員的工作時間。在經濟較發達、技術較先進的地區,可以考慮建立“服務業人工智能提升實驗區/示范區”,大力降低服務業從業人員的重復勞動和現場工作量。其次,大力發展創意經濟,創造就業崗位。包括新興服務業(比如在線旅游和在線預訂)在內的中國服務業,目前主要依靠資本投入和人力投入的增長來實現產出的增長,在疫情等突發情況出現時,投資驟降、就業人員減少,服務業發展就會受到資本匱乏和人員稀缺的制約。事實上,先進的服務業,無論是在線還是線下,均需依靠內容創新和產品創新來實現產出增長。中國服務業需要根據特有的國情和產業特點,尋求迅速提高服務業內容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方式,擺脫傳統的資本投入和人力投入的發展路徑,提升發展質量,才能在疫情之類的外部沖擊下提高抗危機、快回升的能力。可以考慮在文旅、商務和人社等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展開國家級和省市級的服務創新能力培訓和教育體系重構,大力培養創新創意方面的人才﹔通過給予專項獎勵、穩崗補貼等方式,鼓勵服務業領域相關企業創新就業崗位。最后,推動產業融合,鼓勵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尋找新的成長空間。尤其要強化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打造在線式、定制化、專業化、信息化為特征的現代生活服務業。

通過智能化創新提升服務業的多樣性。一是引導物聯網、5G和區塊鏈技術進入服務業領域,改造提升服務業尤其是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當前,互聯網等技術和中國的市場規模及應用場景已經為經濟向智能化轉型創造了條件。此次疫情的出現,進一步強化了國民經濟向“互聯網+”的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的力度。在宏觀政策上,要優先引導以物聯網、5G和區塊鏈技術來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推廣服務業的迅捷生產模式和現代物流體系(包括線上線下協同的生產體系和靈敏化的物流體系)。二是開啟人工智能服務。智能服務正逐漸擴展到物業等服務業領域,在疫情等特殊時期,服務業企業可以建立智能信息溝通機制,在提高服務效果的同時實現疫情的實時通報。例如基於3D激光導航系統和視覺分析的機器人,能夠自主巡邏、自動充電、檢測周圍環境、與業主及物業服務人員互動等,配合機器人平台使用可以進行車輛、人員、保潔、綠化、環境等方面的管理和風險預警。三是加快服務職能轉變。服務業應與政府有關部門對接,形成支持“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初步形成“商品+服務”“線上+線下”“體驗+零售”“品牌+場景”等全方位生活性服務應對格局,加快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智能化、在線化、清潔化方向發展,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應對疫情。

(作者:夏杰長,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魏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