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堅定文化自信 提升治理效能

賈玉梅

2020年01月21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治理效能

【守正創新強自信·系列高端訪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就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並作出決定,特別是闡明了文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方針原則和主要任務,這是新時代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航向標”和“路線圖”,是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制度密碼”。

從歷史沿革的維度看,文化自信和國家治理一脈相承、不可分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國家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開始探尋新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但終因脫離中國實際而失敗。在汲取前人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最終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中國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積累了越來越成熟的中國經驗。這些成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探索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凝聚著黨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從時代發展的視角看,文化自信和國家治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19年又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召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加凸顯了會議的必要性、特殊性和戰略性。從國際看,世界發展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從國內看,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我們現在所處的正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我們能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在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進程中,我們更加需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揮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深厚精神支撐,更好構筑起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今天的中國,正闊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走得對、行得通的強國大道上,更加需要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全社會凝聚起團結一心、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要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更加鞏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我們黨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明確提出來,這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關系我國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與當代中國社會理想、奮斗目標、偉大夢想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有著鮮明的制度立場,以馬克思主義和中華文化為基石是其中的重要內核。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實踐証明,馬克思主義是指導黨和人民事業的理論之基,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根本指針,隻有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固本開新、永葆生機。當前,社會思想觀念日益多樣、思潮紛紜激蕩、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統領文化建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守正創新、固本培元,把握主流和支流、區分先進和后進、劃清積極和消極,構建起群眾廣泛認可、支持和踐行的主流價值文化。進一步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決抓好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堅決廓清各種模糊思想認識,堅決抵制歪曲詆毀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觀點,堅決批駁各種別有用心的“唱衰抹黑”雜音噪音,用理論自信堅定發展自強。

要發揮核心價值觀的示范引領作用,構筑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需要先進文化的滋養,也需要共同價值的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中華文化沃土,熔鑄於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事實証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守我們既有的傳統、固有的根本,著力深耕厚培、拓展延伸。要不斷增進思想共識和價值體認,持續深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宣傳教育,大力選樹宣傳體現時代風貌、彰顯時代精神的模范典型,集聚起全體人民的“最大公約數”。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營造積極健康、和諧有序、昂揚向上的社會氛圍。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用制度、體制、機制來保障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推動主流價值涵育步入科學化、規范化發展軌道。

要堅持“雙效統一”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助力文化發展駛入快車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文化擔負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任務。隻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才能凝聚起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強大力量,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文化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意識形態屬性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這就要求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此作為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准繩,體現到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各環節。要著力建立起與之相符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引導各類文化創作主體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努力做到“兩個效益”相統一、雙豐收,在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中實現文化理想和價值。要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破解文化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要全面提升文化惠民質量,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文化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缺不缺、夠不夠”轉變為“好不好、精不精”。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牢牢把握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拿出更系統的思路,推出更務實的舉措,把“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結合起來,把“輸血”和“造血”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抓好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改善文化民生,更好地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要建立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引導激勵機制,組織實施重大歷史題材和重點現實題材文藝創作,特別是要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一百年等重要時間節點,著力創作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要堅持“補齊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蓋”,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文化設施網絡,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要著力構建多元參與的合作型文化生產關系,著力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和社會力量參與的文化發展大格局,著力提升文化供給的質量與效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賈玉梅,系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文明委常務副主任)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