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經濟形勢理性看)

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鄭新立

2019年12月24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就要使年度調控措施與長期結構調整目標保持一致。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就要找准制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症結所在,抓住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和優化結構的著力點,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精准發力。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就要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於宏觀調控全過程。在宏觀調控中要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繼續把改善民生作為宏觀調控的出發點,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鼓勵投資,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長期向好基本趨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對明年的宏觀調控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須圍繞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大體平衡,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均衡、持續、適度的拉動力,實現經濟平穩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升,是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的。總量的增長要靠需求來拉動,質量的提升需要結構的調整優化來拉動。要通過增量調節,實現質量提升﹔通過質量提升,促進經濟增長。特別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補上發展短板,既是質的提升,又能帶來量的增長。當前強調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就要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有明晰的規劃,對實現目標的手段有效運用,使年度調控措施與長期結構調整目標保持一致,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擴大有效需求。同時,對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外部沖擊要有應對預案。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就要找准制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症結所在,抓住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和優化結構的著力點,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精准發力。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就要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於宏觀調控全過程。要根據對調控成效的動態評估,及時調整政策工具、政策組合和調控力度,進行適時適度調控,確保實現預期目標。宏觀調控不是代替和削弱市場的作用,而是要運用市場機制,通過宏觀政策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實現預期目標。把政府的宏觀調控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繼續把改善民生作為宏觀調控的出發點

在近幾年的宏觀調控中,我們把改善民生、擴大居民消費作為重點,改變了投資與消費嚴重失衡的局面,既提高了人民消費水平、增強了人民獲得感,又提高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與2010年相比提高了31.3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32.4%,比2010年降低了33.9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相當於每年有1/3左右的GDP由過去用於投資轉變為用於消費,使人民群眾從經濟增長中更多受益,宏觀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應當看到,我國目前正處於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享受型消費升級的階段,人們對醫療、健康、教育、休閑、旅游、信息、文化、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擴大消費仍有較大空間。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亟待提高,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落后於城市,農村消費市場潛在需求巨大,需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潛在需求轉變為有效需求。今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如果村庄整治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能夠入市,可以收到一舉多得之效:一是有利於為建設美麗宜居的新農村籌集資金﹔二是有利於滿足城市建設用地需求並穩定城市房地產價格﹔三是有利於釋放農村市場的巨大需求。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本,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市民化、農業現代化、特色小鎮建設,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釋放出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將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重要作用。城市裡一些老城區,房屋破舊,道路狹窄,地下管線老化,缺少停車場。加大老城區改造力度,提高老城區居民生活質量,對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全國現有失能半失能老人4000多萬,如能建立社會化照護保障體系,把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照護結合起來,既能減輕數千萬家庭的負擔,又能增加就業崗位。為舊樓房加裝電梯,既能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又能拉動需求,也是一件很值得干的善舉。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增加技能人才數量,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應建立大學與職業學校之間的聯系,鼓勵本科畢業生學一門專業技能,為職業學校畢業生深造創造條件。近年來,我國公民出境游發展迅速,境外消費額不斷增長。可以通過降低奢侈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等措施,把我國公民的境外消費吸引到境內。

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鼓勵投資

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大,可干的事情很多。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鼓勵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以下一些領域仍有較大投資空間和增長潛力。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基礎設施建設。對芯片等關鍵零部件、新材料等卡脖子技術和產品,應採取新型舉國體制,組織產業聯盟,充分滿足資金需求,實行協同攻關。加快5G網絡建設,形成泛在、安全、高效的移動網絡,為發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和數字經濟提供條件。二是推廣清潔、可再生能源。應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廣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改性甲醇消除了普通甲醇腐蝕性、溶脹性、低溫啟動難三大弊病,以改性甲醇替代汽柴油和燃煤,有利於治理大氣污染,充分利用國內低階煤資源,減少石油進口,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明顯。這方面的研發和技術推廣有較大市場前景。三是發展環保產業。把環保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將固廢資源化、市場化,既可減少土地佔用,又可減少碳排放。四是發展集約化、現代化農業。鼓勵農戶以耕地承包權入股,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興辦合作社、農業公司,發展規模化、設施化、精准化種植養殖業,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這將拉動農用工業的發展,並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五是發展通用航空業。我國高鐵網、高速公路網已居全球首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通用航空業還比較落后。應把發展通用航空業作為軍民兩用產業的重點,解決相關管理體制問題,使之盡快發展成為一個萬億元級的大產業。此外,城市群內的軌道交通、城市地下管廊、海綿城市、水利設施、冷鏈物流等,也蘊藏著投資增長點。

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改進宏觀調控,有效克服了經濟大起大落,實現了平穩持續發展。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宏觀調控主要是圍繞經濟增長速度、貨幣發行量、財政收支、居民收入、投資規模、物價、就業、國際收支等指標搞好綜合平衡。各項調控指標由國務院協調各部門反復討論確定,經過全國人大會議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門分工負責,保証目標的實現。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多下功夫,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首先,應根據各項經濟工作任務的輕重緩急統籌部署,並分別放在五年規劃或年度調控中實現。其次,應確保各項經濟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宏觀調控的政策合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應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當經濟偏冷時,踩一下油門﹔經濟偏熱時,踩一下剎車,以熨平周期。採取積極措施推動產業升級,在自主創新上堅持不懈、舍得投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帶動力強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再次,應把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完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4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