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夯實政治生態建設的制度基礎

李夢雲

2019年12月04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夯實政治生態建設的制度基礎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要“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制度建設這個根本性問題,把規矩立起來,努力夯實政治生態建設的制度基礎,把制度優勢轉變為治理效能。

  筑牢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根基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根基是對制度的深刻認同,是制度能夠“外化於行,內化於心”的重要基礎。筑牢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根基要堅持“破立結合”,既要破除政治文化中的庸俗腐朽因素,更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政治文化。

  破除政治文化中的庸俗腐朽因素。一方面,清除根深蒂固的庸俗政治文化的影響。旗幟鮮明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禁止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堅決杜絕把上下級關系搞成人身依附關系。旗幟鮮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讓作風漂浮、嘩眾取寵者受到罰責。旗幟鮮明反對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讓濫用權力、貪污受賄、腐化墮落、違法亂紀者受到嚴懲。另一方面,自覺抵制別有用心的外來政治文化的侵蝕。對於潛藏著西方社會特定意識形態的文化,要辨清本質、保持清醒﹔對於部分西方霸權國家妖魔化中國,解構革命文化合法性和正義性的行為,要勇於亮劍、堅決抵制。

  營造積極健康的政治文化。一是傳承優秀傳統政治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是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根基和重要歷史文化資源。要增強對傳統政治文化中為政以德、修身齊家等思想觀念,珍惜名節、注重操守、干淨為官等道德規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人文精神的文化認同,深植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根脈。二是弘揚革命文化,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我們應傳承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中的紅色基因,讓紅色血脈在黨內政治文化中不斷發展壯大,厚植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底色。三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要高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馬克思主義旗幟,發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淬煉政治生態建設的文化魂魄。

  強化政治生態建設的體系保障

  “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對於政治生態建設來說,如果制度建設存在短板,缺少完善的制度體系,就會出現“木桶效應”。因此,要著力於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政治生態制度體系。

  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嚴格黨章這個總規矩,嚴守黨的根本大法,始終把學習貫徹黨章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擺在第一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嚴把黨的選人用人制度關,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健全黨管干部、選賢任能制度﹔完善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度,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建立明確責任、落實責任、追究責任的制度機制。以全面從嚴治黨來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制度。突出政治監督,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開展監督﹔整合規范紀檢監察監督,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將紀檢監察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做到執紀執法工作統一決策、一體運行,堅持適用紀律和適用法律相結合﹔完善派駐監督體制機制,完善派駐監督機構統一管理,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從整體上提升“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發揮派駐監督的“探頭”作用。總而言之,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建立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發揮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激濁揚清、吐故納新的功能。

  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反腐敗永遠在路上,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堅持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鬆、失之於軟的問題,以震懾腐敗問題﹔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堅持權責法定、權責透明、權責統一,用制度處理好權、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加強治本工作,從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著手,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從思想源頭上消除貪腐之念。總而言之,要堅持不敢腐的目標,全力扎牢不能腐的籠子,重點構筑不想腐的思想堤壩,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提升政治生態建設的執行能力

  “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沒有執行力,也往往流於形式,成為擺設。提升政治生態建設的執行能力,需要突出幾個重點:

  發揮表率作用是關鍵。“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領導干部嚴格自律,做自覺淨化和維護良性政治生態的表率。領導干部也要把好律他的“嚴”字關,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履行好自己負責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一級級、一層層營造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良好氛圍,做良好政治生態的忠誠衛士,以示范帶動,產生“頭雁效應”。

  提升制度認同是基礎。強化制度意識,進行廣泛深入的制度精神宣傳,推進系統全面的制度內容教育,使全社會特別是黨員干部把對制度的敬畏轉化為行為准則,自覺行動。提升制度信任,制定新制度要廣泛聽取群眾和黨員干部意見,反映最大多數人的訴求,找到全黨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獲得最大多數人的支持認可。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系,做到所定制度具有統一性、互補性。在新制度出台之后,則要形成一體化的宣傳網絡,提高其傳播力和認同度,進而奠定制度執行的群眾基礎。

  提高違反制度成本是重點。健全法治,編織嚴密的制度籠子、明確違反制度的后果。特別是對違規違紀,破壞法規制度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要堅決嚴肅查處,不以權勢大而破規,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

  強化制度執行監督是保障。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堅決杜絕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的現象。構建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用監督督促執行,用監督檢查執行效果。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制度執行中“形到神不到”甚至流於形式等問題,積極構建評估體系,對評估檢查的制度種類、對象主體、評估要點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確保評估工作有章可循。深挖制度執行不力背后的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以強有力的監督推動制度落地見效。把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總之,加強政治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工程,需強化綜合治理和制度效能。唯有切實增強政治生態建設的制度優勢,推進各項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良好的政治生態方能真正形成。

   (作者:李夢雲,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