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王娜 韓喜平

2019年10月25日08: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並為此提出了“八個相統一”。在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我們要深入理解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本質要求、科學內涵和實踐路徑,在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學生、課內與課外的有機聯動中,切實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集中體現著黨和國家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實踐性和主體性。而從這三個方面來講,都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既注重用科學而系統的理論武裝學生,同時也要重視用豐富而鮮活的事實和案例啟發學生,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辦法,引導學生悟道明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從政治性來看,思政課的根本價值取向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種取向既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又體現在課程內容上,也體現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上。為此,《意見》指出,“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正因如此,要做到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必須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將思政小課堂之門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敞開,向國家改革和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敞開,積極聚焦社會發展需要、回應人民關切。

  從實踐性來看,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思政課的重要教學內容,其本身所具有的實踐性也要求必須開門辦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同時我國改革和發展的實踐經驗也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此必須堅持將思政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實踐辦好思政課。

  從主體性來看,思政課教學不僅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更離不開青少年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健康成長離不開理想信念的支撐和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因此,思政課必須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將思政小課堂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既要堅持正確的理論傳播,也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基層實踐鍛煉,敢於作為、敢於擔當,並在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過程中汲取充足思想智慧,積累豐富人生經驗。

  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應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高度融合於思政教學全過程,依托先進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育人體系和育人機制,有效提高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性。

  堅持問題牽引,激發學習動力。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也是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基本路徑。思政課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而是要直接服務於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時代辦好思政課須立足實踐需求,把思政課堂上所講授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基本內容與鮮活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既要以基本理論知識為根基,指導學生如何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同時也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歷史變革和時代發展,進一步體認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和愛國情懷。引導學生運用思政課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在社會實踐中全面理解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切實增強各方面能力。積極回應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滿足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實踐需要,進而使思政小課堂更具有親和力和針對性。

  實現資源融通,凝聚育人合力。實現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關鍵在於有效整合多元教育主體和教育資源,增強教育合力。思政課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大學問,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方面,需要統籌規劃、多方合作,充分利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等多方資源,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元教育主體協同互動,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營造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思政教育的濃厚氛圍。

  加強機制協調,提升教育活力。體制機制的順暢協調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重要保障。新時代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應進一步理順課堂教育機制,推動建立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不斷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理順實踐教學機制,充分發揮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博物館等育人功能,與學校共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進一步理順考核評價機制,嚴把教師的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成效納入考核評價范圍,構建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和社會主體參與活力。

   (作者:王娜 韓喜平,分別系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