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貫徹落實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勢所必然:著力補齊全面小康的短板

黃曉勇

2019年10月25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並圍繞這一目標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科學遵循。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力提效,著力補齊短板。

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實現全面小康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保障困難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和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各級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這些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至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8239萬,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首先要把提升困難群眾自身發展能力抓緊抓好。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不斷強化產業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努力形成培育扶貧產業—增加就業—提高收入—產業持續發展—貧困人口穩定就業的良性循環,通過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構建“輸血+造血”的長效機制,讓真脫貧、脫真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還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兜牢民生底線。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著力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18年底,我國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此外,著力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不斷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科學擘畫,在東部率先、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四大板塊”基礎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邁上新台階。

受資源稟賦、歷史累積等因素影響,我國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為此,我國注重按照經濟發展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引導各地區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近年來,我國設立了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重要平台,推動中西部地區產業不斷升級,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為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引領和帶動作用。

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

習近平同志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又要努力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踐中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規律性認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同時也要看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是通過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決定了我們仍然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做大社會財富的“蛋糕”,進一步筑牢全面小康的基礎。同時,著眼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把社會財富的“蛋糕”分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5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