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

戴木才

2019年10月18日08:0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和歷史夙願。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接力探索,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取得豐碩成果,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與外延不斷豐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持續深化。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標

  以鴉片戰爭為標志,中華民族進入了屈辱的近代史,被動融入世界歷史進程之中,也是從這時起,中國人民開始尋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現代化之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對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大膽嘗試和積極探索。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屢屢被打斷,一窮二白、落后挨打的悲慘局面始終沒有改變。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之路揭開了嶄新篇章。早在1925年,毛澤東同志就在《政治周報》發刊詞中寫道:“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1940年,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提出了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理想,他說:“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在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提出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的奮斗目標。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共產黨就把促進“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建立鞏固的現代化國防”寫入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詞中,毛澤東同志提出:“准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國家。”根據這些思想,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此后,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不斷調整完善,從明確提出“實現工業化”、掀起一場“技術革命”到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直到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式和完整地提出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75年,周恩來同志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又重申了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安排。

  新中國成立后3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探索,雖然經歷了曲折甚至失誤,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經濟獨立自主、持續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盡管犯過一些錯誤,但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我們畢竟在工農業和科學技術方面打下了一個初步的基礎,也就是說,有了一個向四個現代化前進的陣地。”

  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這件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受干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黨的十二大在沿用“四個現代化”提法的同時,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進一步拓展到文化建設,並確定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其中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首次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概念,並提出了具體標准,內涵比“四個現代化”更為豐富。黨的十四大提出“力爭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使廣東及其他有條件的地方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黨的十五大提出“東部地區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推進改革開放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作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補充。

  進入21世紀,我國實現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把“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作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階段性目標和步驟。黨的十七大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這是現代化內涵和戰略發展目標的再次拓展和重大提升。黨的十八大在作出“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庄嚴承諾的同時,進一步提出要“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現代化的內涵更為豐富。

  新時代明確提出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實現了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圍繞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新時代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分兩步走在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戰略安排,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例如,把原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擴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增加了建設美麗中國新的更高要求﹔把基本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明確提前到2035年,比黨的十三大以來確定的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整整提前了15年﹔提升了實現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和標准,明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標准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標准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步走戰略安排,完整勾勒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且與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高度契合,具有重大的發展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和世界意義。

   (作者:戴木才,系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