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鄉村振興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易開剛 厲飛芹

2019年10月16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鄉村振興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解讀,是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兩者之間辯証統一關系的生動表述。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看,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從鄉村實踐中探索得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其重要歸宿仍在於指導鄉村發展的實踐。鄉村是綠水青山資源的集聚地,鄉村發展又亟須金山銀山支持,鄉村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關鍵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則以鄉村振興為實現路徑,在實踐中保持理論的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

  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鄉村振興的指導作用,關鍵在於積極實現“轉化”,即找到將靜態資源轉化為價值產出的路徑和方式,切實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良性循環,實現百姓富、生態美、國家強的辯証統一。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在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根本指導與價值遵循的前提下,要牢牢把握“轉化”這一關鍵環節,明確轉什麼、解決如何轉等核心問題,推動鄉村生態資源的價值變現,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

  充分認識綠水青山的價值,堅持鄉村發展的綠色導向。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無論政府、企業或者農民個人,所有參與方都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資源觀、發展觀和財富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導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鄉村最大優勢、是人類最寶貴財富的價值導向,轉變一些農村居民對家鄉綠色生態資源的漠視態度,改變那些把綠水青山看作農村資源稟賦不足、發展落后的標志的傳統認知,讓百姓重拾對家鄉發展的資源自信、生態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道路,充分發揮新發展理念對鄉村振興的指導作用。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驅動作用,以創新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在發展鄉村經濟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生態資源﹔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充分平衡保護與開發、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平衡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功能的關系,平衡村民與游客共建共享的關系﹔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傳統自然村落和文化遺產的社會共識,採取務實有效的保護行動防止對鄉村生態環境的開發性破壞﹔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加強各不同經濟區域間在鄉村建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加強鄉村振興過程和成果的共建共享,切實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創新鄉村建設模式。鄉村的綠水青山與歷史文化資源,共同構成了一代代農村人的記憶和鄉愁,是農業文明和鄉土文化的重要呈現方式,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精神來源。實現鄉村振興,既要守護好綠水青山,也要保護好鄉土文化,在充分尊重鄉村自然肌理、人文歷史、民俗習慣的基礎上,打造兼具歷史感、現代感的新型鄉村,讓鄉村真正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好所在。首先,加強對文物古跡、傳統村落、農業遺跡、古樹名木等農村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加強對方言、民俗風情、家風家訓等文化要素的再研習和再演繹,依托祠堂、文化禮堂、鄉風建設等載體,以衍生文化紀念品、特色節慶活動等可摸可觸的形態,做好鄉村文化的強化、活化與可視化,傳播鄉村正能量。其次,立足當下,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加工、創新,賦予鄉村傳統文化以新的氣息,創新村庄建設模式,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村。依據鄉村主要資源類型,鄉村發展可以有以下建設模式:一是基於自然資源的“山水型”鄉村建設模式,即以自身綠水青山的自然資源稟賦為核心,在保護前提下對自然山水進行重塑和有機轉化,在山水肌理中植入休閑、度假功能,將鄉村打造成“詩意棲息地”﹔二是基於文化底蘊的“歷史型”鄉村建設模式,即以獨特的建筑風貌和人文風情為核心吸引物,通過歷史文脈的挖潛和活化,打造從百年風雨中走來的時光韻味鄉村﹔三是基於創新創意的“雙創型”村庄建設模式,即應用創新創意驅動鄉村發展,引入各類創客為鄉村賦能,引入文創、藝術設計等創新業態來增加鄉村的斑斕色彩﹔四是基於三產融合的“綜合型”村庄建設模式,即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方向,改變傳統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環保、游憩等多功能聚合,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以產業興旺為目標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目標,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導下,鄉村應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的特點,利用綠水青山的優勢構建現代化的產品和產業,逐漸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實現多種業態創新,例如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鄉村文化產業等,同時採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手段為鄉村產業賦能。一方面,以“農業+”為主線,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多維功能,通過打造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延伸﹔另一方面,以“旅游+”為主線,讓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加強對鄉村旅游元素的盤點、摸底和等級劃分,提煉核心吸引物,構建契合鄉村形象定位的旅游品牌。

  為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生態保護,都需要專業化的人才來進行推動實施。因此,要從引人、留人、用人等多方面發力,為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首先,優化鄉村軟硬環境,吸引人才的回歸與入駐,豐富人才結構,強大鄉村建設人才隊伍。發揮鄉村綠色產業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和集聚作用,實現產業引才﹔將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帶項目、項目帶人才、人才帶人才的良性循環,實現柔性引才﹔為人才提供定制化、高品質的政策條件和服務,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士兵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實現服務引才。其次,不斷提升農民素質,通過各種有針對性的培訓,加強農村自身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創業人才、服務人才等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作者:易開剛、厲飛芹,分別系浙江工商大學教授、講師)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